《说文解字》手部及相关部首字探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对《说文》部首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对《说文》手部及相关部首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2 《说文》手部及相关部首字的界定 | 第12-20页 |
| ·《说文》手部及相关部首字的界定标准 | 第12-14页 |
| ·隶属于与手相关部首,本义与手相关 | 第12-14页 |
| ·散见于其他部首,含有与手相关部件且本义与手相关 | 第14页 |
| ·《说文》手部及相关部首字的具体分布 | 第14-20页 |
| ·表示赤手的部首 | 第15-17页 |
| ·含手形的部首 | 第17-18页 |
| ·其他 | 第18-20页 |
| 3《说文》手部及相关部首字字形结构分析 | 第20-34页 |
| ·象形字 | 第20-22页 |
| ·指事字 | 第22-24页 |
| ·会意字 | 第24-30页 |
| ·形声字 | 第30-34页 |
| ·一般形声字 | 第31-32页 |
| ·特殊形声字 | 第32-34页 |
| 4《说文》手部及相关部首字的分类 | 第34-42页 |
| ·与手的生理结构相关 | 第34-35页 |
| ·与手的形貌相关 | 第35页 |
| ·与手的动作相关 | 第35-42页 |
| ·击打类 | 第35-36页 |
| ·持举类 | 第36页 |
| ·奉拱类 | 第36-37页 |
| ·取舍类 | 第37-38页 |
| ·提压类 | 第38页 |
| ·推拉类 | 第38-39页 |
| ·搔摸类 | 第39页 |
| ·摇摆类 | 第39页 |
| ·掏挖类 | 第39-40页 |
| ·形变类 | 第40页 |
| ·其他 | 第40-42页 |
| 5《说文》手部及相关部首字的发展与演变 | 第42-54页 |
| ·用字的演变 | 第42-46页 |
| ·字义的演变 | 第46-54页 |
| ·字义保持不变 | 第46-47页 |
| ·字义发生变化 | 第47-54页 |
| 6 结语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