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1-10页 |
表目录 | 第10-12页 |
图目录 | 第12-13页 |
中文摘要 | 第13-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1 绪论 | 第20-33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2页 |
·理论背景 | 第20页 |
·现实背景 | 第20-22页 |
·研究问题 | 第22-25页 |
·研究问题的现状 | 第22-25页 |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5-28页 |
·理论意义 | 第25-27页 |
·实践意义 | 第27-28页 |
·研究框架 | 第28-30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研究路线图 | 第29-30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30-32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0-31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33-59页 |
·理论基础 | 第33-39页 |
·社会认知理论 | 第33-34页 |
·社会交换理论 | 第34-37页 |
·社会认同理论 | 第37-38页 |
·自我管理理论 | 第38-39页 |
·文献综述与探讨 | 第39-58页 |
·组织公平相关研究 | 第39-44页 |
·组织认同相关研究 | 第44-48页 |
·组织授权相关研究 | 第48-51页 |
·心理所有权相关研究 | 第51-54页 |
·组织公民行为相关研究 | 第54-55页 |
·工作排斥行为相关研究 | 第55-56页 |
·组织公平、组织认同、组织授权与心理所有权关系评述 | 第56-57页 |
·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排斥行为关系评述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59-72页 |
·理论模型 | 第59-61页 |
·研究假设 | 第61-71页 |
·促进路径:促进性心理所有权的产生路径 | 第61-64页 |
·促进路径:促进性心理所有权的作用机制 | 第64-67页 |
·防御路径:防御性心理所有权的产生路径 | 第67-69页 |
·防御路径:防御性心理所有权的作用机制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4 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72-90页 |
·问卷设计 | 第72页 |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72-73页 |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73-79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79-81页 |
·问卷分析 | 第81-89页 |
·测量工具 | 第81-83页 |
·问卷的信度 | 第83-86页 |
·问卷的效度 | 第86-88页 |
·问卷的同源误差检验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5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90-123页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90-93页 |
·促进路径:组织因素、促进性心理所有权、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90-91页 |
·防御路径:组织因素、防御性心理所有权、工作排斥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91-93页 |
·中介效应分析 | 第93-98页 |
·促进路径:中介效应层次回归分析 | 第93-94页 |
·促进路径: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 | 第94-95页 |
·防御路径:中介效应层次回归分析 | 第95-96页 |
·防御路径: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 | 第96-97页 |
·组织因素对心理所有权的直接效应比较 | 第97-98页 |
·调节效应分析 | 第98-102页 |
·促进路径:领导—部属交换和团队关系冲突的调节作用 | 第98-100页 |
·防御路径:领导—部属交换和团队关系冲突的调节作用 | 第100-102页 |
·控制变量对心理所有权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102-118页 |
·促进路径:人口统计学变量、企业情况对促进性心理所有权的方差分析 | 第102-112页 |
·防御路径:人口统计学变量、企业情况对防御性心理所有权的方差分析 | 第112-118页 |
·验证结果分析 | 第118-120页 |
·促进路径分析 | 第118-119页 |
·防御路径分析 | 第119-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33页 |
·研究结论 | 第123-126页 |
·促进路径相关结论 | 第123-125页 |
·防御路径相关结论 | 第125-126页 |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 第126-129页 |
·理论贡献 | 第126-127页 |
·实践启示 | 第127-129页 |
·研究局限 | 第129-131页 |
·研究方法的局限 | 第129-130页 |
·研究内容的局限 | 第130-131页 |
·未来的研究 | 第131-132页 |
·研究样本 | 第131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50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150-155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55-156页 |
后记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