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深井巷道围岩破坏机理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深井巷道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深井巷道支护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胡家河矿 4#煤室内试验研究 | 第20-27页 |
·取样及试样的制备 | 第20页 |
·4#煤的物理性质试验研究 | 第20-21页 |
·实验项目 | 第20页 |
·实验过程 | 第20-21页 |
·4#煤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第21-24页 |
·试验项目 | 第21页 |
·试验过程 | 第21-24页 |
·煤的物理力学参数试验结果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3 胡家河矿 401102 工作面围岩破坏机理分析 | 第27-38页 |
·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顺槽围岩变形破坏类型 | 第28-30页 |
·顺槽围岩变形破坏形式 | 第30-32页 |
·顶板变形破坏形式 | 第30页 |
·两帮变形破坏形式 | 第30-32页 |
·顺槽围岩变形破坏力学机理 | 第32-34页 |
·胡家河矿 401102 运顺围岩变形破坏主要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4 胡家河矿 401102 工作面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参数优化 | 第38-63页 |
·胡家河矿 401102 运顺原支护方案评价 | 第38页 |
·工作面顺槽关键支护参数 | 第38-39页 |
·401102 运顺支护方案理论计算 | 第39-45页 |
·经验公式计算法 | 第39页 |
·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设计法 | 第39-40页 |
·组合拱支护理论和非弹性区理论计算法 | 第40-42页 |
·锚杆(索)支护参数设计 | 第42-45页 |
·锚索长度支护参数 FLAC 模拟研究 | 第45-51页 |
·模拟工况 | 第45-46页 |
·模拟方案 | 第46-47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锚索间距支护参数 FLAC 模拟研究 | 第51-55页 |
·模拟工况 | 第51-52页 |
·模拟方案 | 第52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锚索排距支护参数 FLAC 模拟研究 | 第55-59页 |
·模拟工况 | 第55-56页 |
·模拟方案 | 第56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401102 运顺支护方案优化参数 | 第59-61页 |
·401102 运顺支护方案优化原则 | 第59页 |
·401102 运顺支护方案优化总体思想 | 第59-60页 |
·401102 运顺支护参数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5 胡家河矿 401102 工作面支护效果监测与分析 | 第63-70页 |
·监测目的 | 第63页 |
·监测断面布置 | 第63页 |
·401102 运顺监测方案 | 第63-66页 |
·日常监测 | 第64页 |
·综合监测 | 第64-66页 |
·监测结果数据分析 | 第66-68页 |
·治理效果对比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语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