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IBDV 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2-15页 |
·IBDV 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征 | 第12页 |
·IBDV 的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 | 第12-15页 |
·IBDV 血清学研究进展 | 第15页 |
·IBDV 致病机理 | 第15-17页 |
·IBDV 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 | 第15-16页 |
·IBDV 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第16页 |
·IBDV 与免疫抑制的关系 | 第16-17页 |
·雏鸡 IBDV 感染对其他免疫器官的影响 | 第16-17页 |
·雏鸡 IBDV 感染对其他免疫器官的影响 | 第17页 |
·抗原变异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IBDV 抗原变异的分子基础 | 第17-18页 |
·IBDV 毒力变异的分子基础 | 第18页 |
·IBDV 疫苗介绍 | 第18-19页 |
·传统活疫苗和 IBDV 灭活疫苗 | 第19页 |
·IBDV 免疫的复合疫苗 | 第19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9-20页 |
·实验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2011-2012 年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第21-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病料来源 | 第21-22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病料中 IBDV 的 RT-PCR 鉴定 | 第23页 |
·病毒分离及纯化 | 第23页 |
·IBDV 分离株的 vVP2 基因扩增 | 第23-24页 |
·PCR 扩增产物的测序与分析 | 第24-26页 |
·病毒血清亚型鉴定 | 第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32页 |
·病料中 IBDV 核酸的 RT-PCR 鉴定结果 | 第26-27页 |
·病毒分离结果及扩增目的片段 | 第27页 |
·分离株 vVP2 的序列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7页 |
·分离株基于 vVP2 列编码的氨基酸的分析 | 第27-29页 |
·分离毒株的 vVP2 与参考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29-30页 |
·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分离株血清亚型鉴定 | 第31-3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3 四株 IBDV 地方分离株的致病性研究 | 第34-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毒株 | 第34-35页 |
·试验用鸡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实验器材 | 第35页 |
·病料准备 | 第35-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试验结果 | 第36-41页 |
·攻毒后发病率与死亡率 | 第36-37页 |
·攻毒后分离株各组鸡的免疫器官指数 | 第37-38页 |
·试验鸡法氏囊与胸腺中免疫淋巴细胞的变化 | 第38-40页 |
·试验鸡法氏囊与胸腺中荧光定量检测病毒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1-43页 |
4 四株 IBDV 地方分离株交叉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 第43-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毒株 | 第43页 |
·试验用鸡 | 第43-44页 |
·IBDV 疫苗株 | 第44页 |
·各毒株灭活油乳疫苗的制备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实验器材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商品疫苗 B87 与 4 个分离株的交叉免疫保护性试验 | 第44-45页 |
·IBDV 抗体检测 | 第45页 |
·试验结果 | 第45-62页 |
·疫苗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攻毒后各组鸡的免疫器官指数 | 第46-49页 |
·试验鸡法氏囊与胸腺中免疫淋巴细胞的变化 | 第49-56页 |
·试验鸡法氏囊与胸腺中荧光定量检测结果 | 第56-61页 |
·通过 ELISA 方法检测各攻毒组 IBDV 抗体水平 | 第61-6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2-63页 |
5.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