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石榴皮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9页
   ·石榴皮来源及简介第12页
   ·石榴皮中化学成分及其分子结构第12-14页
     ·石榴皮中化学成分第12页
     ·石榴皮中部分成分分子结构第12-14页
   ·药理作用第14-16页
     ·镇痛作用第14页
     ·抗氧化作用第14页
     ·抑菌作用第14页
     ·抗病毒作用第14-15页
     ·抗肿瘤作用第15页
     ·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第15-16页
     ·免疫系统中作用第16页
     ·胃肠道中作用第16页
   ·成分的提取第16-21页
     ·没食子酸第16-17页
     ·多酚第17-18页
     ·多糖第18页
     ·黄酮第18页
     ·齐墩果酸第18-20页
     ·鞣花酸第20页
     ·色素第20页
     ·熊果酸第20-21页
     ·原花青素第21页
   ·含量测定第21-24页
     ·总酚第21页
     ·黄酮第21-22页
     ·没食子酸第22页
     ·鞣花酸第22-23页
     ·鞣质第23页
     ·乌索酸第23页
     ·齐墩果酸第23-24页
     ·熊果酸第24页
     ·元素含量第24页
   ·现存相关剂型第24-26页
     ·凝胶第24-25页
     ·阴道泡腾片第25页
     ·阴道栓剂第25页
     ·膏剂第25页
     ·煎剂第25页
     ·散剂第25页
     ·纳米乳第25-26页
   ·微球概述第26-28页
     ·微球基本概念第26页
     ·常用载体材料第26页
       ·天然高分子材料第26页
       ·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第26页
       ·合成高分子材料第26页
     ·制备方法第26-28页
       ·乳化交联法第26-27页
       ·液中干燥法第27页
       ·溶剂非溶剂法第27页
       ·乳化加热固化法第27-28页
       ·喷雾干燥法第28页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第二章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石榴皮抑菌物的提取工艺研究第29-48页
   ·简介第29-30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0页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30页
     ·实验菌株第30页
     ·实验仪器第30页
   ·多酚分析方法建立第30-33页
     ·没食子酸检测波长的选择第30-31页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1-32页
       ·没食子酸标准溶液的制备第31页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1-32页
     ·没食子酸的稳定性实验第32页
     ·没食子酸精密度实验第32-33页
     ·没食子酸回收率实验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5页
     ·培养基制备第33-34页
     ·提取物样品的准备第34页
     ·多酚提取率测定第34页
     ·抑菌直径测定第34-35页
   ·结果与讨论第35-46页
     ·单因素第35-41页
       ·提取方法的影响第35-36页
       ·提取溶剂的影响第36-37页
       ·液料比的影响第37-38页
       ·乙醇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温度的影响第39-40页
       ·提取时间的影响第40-41页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第41-43页
       ·因素水平的确定及结果第41-43页
       ·模型拟合第43页
     ·效应面优化和预测第43-45页
     ·优化条件验证性实验第45-46页
   ·结论第46-48页
第三章 包埋法制备石榴皮提取物微球的处方与工艺研究第48-70页
   ·简介第48页
   ·实验试材料与仪器第48-49页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48-49页
     ·实验仪器第49页
   ·微球分析方法的建立第49-51页
     ·回收率实验第49-50页
     ·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第50页
     ·微球的体外释放第50页
       ·微球体外释放度测定第50页
     ·微球形态及粒径分布第50-51页
       ·微球显微镜下形态第51页
       ·微球电镜下形态第51页
       ·微球粒径分布第51页
   ·微球的制备第51-52页
     ·提取物的制备第51页
     ·微球制备方法第51-52页
       ·单因素第51页
       ·星点实验第51页
       ·验证试验第51-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5页
     ·单因素第52-61页
       ·壳聚糖溶液 pH 值对微球的影响第52-53页
       ·乳化剂浓度对微球的影响第53页
       ·芯材比对微球的影响第53-54页
       ·海藻酸钠浓度对微球的影响第54-55页
       ·壳聚糖沉积时间对微球的影响第55-56页
       ·戊二醛用量对微球的影响第56-59页
       ·固化时间对微球的影响第59-60页
       ·油水比对微球的影响第60-61页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第61-65页
       ·因素水平的确定及结果第61-62页
       ·模型拟合第62-63页
       ·效应面优化和预测第63-65页
     ·优化条件验证性实验第65页
   ·微球形态及粒径分布第65-67页
     ·微球显微镜下形态第65-66页
     ·微球电镜下形态第66页
     ·微球粒径分布第66-67页
   ·微球的体外释放第67页
     ·体外释放曲线第67页
     ·体外释放方程拟合第67页
   ·微球稳定性实验第67-69页
     ·光照条件下稳定性第67-68页
     ·高温条件下稳定性第68-69页
   ·结论第69-70页
第四章 吸附法制备石榴皮提取物微球的处方与工艺研究第70-84页
   ·简介第70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0-71页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70-71页
     ·实验仪器第71页
   ·微球分析方法的建立第71-72页
     ·回收率实验第71页
     ·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第71-72页
     ·微球的体外释放第72页
     ·微球形态及粒径分布第72页
       ·微球显微镜下形态第72页
       ·微球电镜下形态第72页
       ·微球粒径分布第72页
   ·微球的制备第72页
     ·提取物的制备第72页
     ·水相的制备第72页
     ·油相的制备第72页
     ·空白微球的制备第72页
     ·载药微球的制备第72页
   ·单因素第72-73页
   ·正交实验第73页
   ·结果与讨论第73-79页
     ·单因素第73-77页
       ·交联剂用量对微球的影响第73页
       ·芯材比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第73页
       ·淀粉浓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第73-74页
       ·温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第74-75页
       ·乳化时间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第75页
       ·转速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第75-76页
       ·固化时间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第76页
       ·乳化剂用量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第76-77页
       ·油水比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第77页
     ·正交实验第77-79页
     ·验证实验第79页
   ·微球形态及粒径分布第79-80页
     ·微球显微镜下形态第79页
     ·微球显微镜下形态第79-80页
     ·微球粒径分布第80页
   ·微球体外释放第80-81页
     ·体外释放曲线第80-81页
     ·体外释放方程拟合第81页
   ·稳定性实验第81-83页
     ·光照条件下稳定性第81-82页
     ·高温条件下稳定性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全文总结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一篇:猫眼草抗氧化、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