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的模糊综合信任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信任模型的分类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EigenTrust | 第10-11页 |
·PeerTrust | 第11-12页 |
·DyTrust | 第12-14页 |
·其他模型 | 第14-1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P2P网络与安全 | 第17-24页 |
·P2P 网络的基本概述 | 第17-20页 |
·P2P 网络的定义及特点 | 第17-18页 |
·P2P 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18-20页 |
·P2P 网络的应用及优势 | 第20页 |
·P2P 网络安全 | 第20-23页 |
·P2P 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 第20-21页 |
·P2P 网络所存在的节点恶意行为分析 | 第21-22页 |
·P2P 网络信任机制 | 第22-23页 |
·本章小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多因素综合信任模型 | 第24-36页 |
·模型的相关定义 | 第24-27页 |
·信任与信誉 | 第24-25页 |
·信任关系 | 第25-26页 |
·反馈可信度 | 第26-27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7页 |
·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27-30页 |
·设计思想 | 第27-28页 |
·FSEM-EigenTrust 算法实现 | 第28-30页 |
·对比实验 | 第30-35页 |
·实验环境及参数说明 | 第30-31页 |
·实验运行说明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时间衰减及波动惩罚因子的动态信任模型 | 第36-47页 |
·相关定义 | 第36-38页 |
·时间衰减因子 | 第36-37页 |
·波动惩罚因子 | 第37-38页 |
·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40页 |
·设计思想 | 第38页 |
·DFCTrust 算法的具体实现 | 第38-40页 |
·对比实验 | 第40-46页 |
·实验环境及参数说明 | 第40-42页 |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42-46页 |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基于“二次加权法”的动态模糊综合信任模型 | 第47-57页 |
·相关定义 | 第47-49页 |
·时序立体数据表 | 第47-48页 |
·信息熵 | 第48页 |
·时间度 | 第48-49页 |
·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1页 |
·设计思想 | 第49页 |
·DWA-Trust 算法的具体实现 | 第49-51页 |
·对比实验 | 第51-56页 |
·实验环境及参数说明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52-56页 |
·本章小节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总结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