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本文特色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关于系统性风险的测度方法 | 第15-18页 |
一、基于宏观经济和资产负债表数据的测度方法 | 第15-16页 |
二、基于市场数据的测度方法 | 第16-17页 |
三、其他测度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关于第三方支付对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研究 | 第18-20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文献述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及第三方支付现状分析 | 第21-35页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 第21-27页 |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 | 第22-23页 |
三、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 第23-27页 |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的概述 | 第27-35页 |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界定和类型 | 第27-28页 |
二、第三方支付的经营模式 | 第28-30页 |
三、第三方支付的盈利模式 | 第30页 |
四、第三方支付在中国的发展 | 第30-35页 |
第三章 第三方支付对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理论分析 | 第35-39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35-36页 |
一、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概念 | 第35页 |
二、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特点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对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36-39页 |
一、资产端 | 第36-37页 |
二、负债端 | 第37-38页 |
三、中间业务端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的指标构建 | 第39-47页 |
第一节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9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指标设计原则 | 第39-42页 |
第三节 主成分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第五章 第三方支付对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实证分析 | 第47-58页 |
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7-48页 |
一、变量选取 | 第47-48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48页 |
第二节 模型构建 | 第48-50页 |
一、平稳性检验 | 第48页 |
二、VAR模型 | 第48-49页 |
三、TVP-SV-VAR模型 | 第49-50页 |
四、MCMC算法 | 第50页 |
第三节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50-58页 |
一、平稳性检验 | 第50-51页 |
二、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三、时变参数特征分析 | 第53-5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8-6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