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38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2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8-21页 |
·研究的现状与述评 | 第21-24页 |
·研究的整体状况 | 第21-22页 |
·研究的发展脉络 | 第22-24页 |
·研究的简要述评 | 第24页 |
·研究的几个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24-34页 |
·从“群氓”到“群众” | 第24-27页 |
·“公民”与“群众” | 第27-29页 |
·“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第29-30页 |
·“机制”与“长效机制” | 第30-34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34-38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34-36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36-38页 |
第2章 党的群众路线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渊源与历史回溯 | 第38-74页 |
·党的群众路线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渊源 | 第38-45页 |
·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与群众观点 | 第38-40页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理论视野中的群众观 | 第40-43页 |
·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 | 第43-45页 |
·群众路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溯 | 第45-74页 |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群众路线 | 第45-57页 |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偏移 | 第57-61页 |
·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演进 | 第61-74页 |
第3章 构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缘由 | 第74-96页 |
·缘由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战略部署突出长效机制 | 第74-80页 |
·总体目标:转思想、改作风、树形象、亲群众 | 第75页 |
·主要内容:为民、务实、清廉 | 第75-76页 |
·重点对象: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 第76-77页 |
·切入点: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突出作风建设 | 第77页 |
·总体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 第77-79页 |
·具体部署:两批次、三环节 | 第79-80页 |
·缘由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要求长效机制 | 第80-87页 |
·中央高度重视,领导率先垂范 | 第80-82页 |
·地方积极响应,活动扎实推进 | 第82-83页 |
·问题导向具体,突出制度设计 | 第83-84页 |
·加强活动督导,狠抓规定落实 | 第84-85页 |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巡视威力 | 第85-87页 |
·缘由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保持需要长效机制 | 第87-96页 |
·保持反“四风”成果需要长效机制 | 第88-89页 |
·遏制腐败蔓延势头需要长效机制 | 第89-91页 |
·增进活动成效群众认同需要长效机制 | 第91-93页 |
·活动实施现状使长效机制重要性凸显 | 第93-96页 |
第4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要素与功能 | 第96-106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构成要素 | 第96-101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主体要素 | 第96-97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环境要素 | 第97-98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媒介要素 | 第98-99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动力要素 | 第99-100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评价要素 | 第100-101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系统功能 | 第101-106页 |
·引导功能 | 第101-102页 |
·激励功能 | 第102-103页 |
·整合功能 | 第103页 |
·调控功能 | 第103-104页 |
·维系功能 | 第104-106页 |
第5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机理与运行 | 第106-140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机理 | 第106-131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机理的理论依托 | 第106-125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内在机理运作过程 | 第125-131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运行 | 第131-140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运行系统 | 第131-134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运行的影响因素 | 第134-140页 |
第6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体系与保障 | 第140-172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体系 | 第140-166页 |
·动力生成机制 | 第140-145页 |
·能力养成机制 | 第145-151页 |
·利益实现机制 | 第151-161页 |
·评价反馈机制 | 第161-166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保障 | 第166-172页 |
·组织保障:重视机制作用,增进教育成效 | 第166-167页 |
·思想保障:加强党性修养,严防精神懈怠 | 第167-168页 |
·环境保障:整肃党的作风,营造良好环境 | 第168-169页 |
·制度保障:完善制度体系,坚决纯洁队伍 | 第169-172页 |
第7章 借鉴“苏区干部好作风”,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 第172-200页 |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 | 第172-184页 |
·求真务实的作风 | 第173-174页 |
·勤政为民的作风 | 第174-177页 |
·艰苦奋斗的作风 | 第177-180页 |
·廉洁奉公的作风 | 第180-183页 |
·争创一流的作风 | 第183-184页 |
·“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 | 第184-187页 |
·准备阶段:动力、认知、选择、价值 | 第185-186页 |
·组织阶段:同化、顺应、主体认同 | 第186页 |
·接受阶段:内化与外化 | 第186-187页 |
·“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效应 | 第187-193页 |
·动力基础:高层次需要效应 | 第187-188页 |
·价值追求:真善美效应 | 第188-189页 |
·直接驱力:内外动机效应 | 第189-190页 |
·反馈强化:群众认同效应 | 第190-192页 |
·激励同化:榜样示范效应 | 第192-193页 |
·借鉴“苏区干部好作风”,推进党的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落实 | 第193-200页 |
·借鉴苏区干部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求实作风,推进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和动力生成机制的落实 | 第193-195页 |
·借鉴苏区干部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进取作风,推进党员干部能力养成机制的落实 | 第195-196页 |
·借鉴苏区干部情系群众、勤政为民的民本作风,推进人民群众利益实现机制的落实 | 第196-197页 |
·借鉴苏区干部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清廉作风,推进群众工作评价反馈机制的落实 | 第197-200页 |
第8章 借鉴中央苏区反腐倡廉举措,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 第200-222页 |
·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举措 | 第200-214页 |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倡艰苦奋斗作风,积极构建以德育廉机制 | 第201-204页 |
·设立廉政机构,颁布反腐法令,积极构建以法保廉机制 | 第204-209页 |
·强化舆论监督,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积极构建以民督廉机制 | 第209-214页 |
·借鉴中央苏区反腐倡廉举措,推进党的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落实 | 第214-222页 |
·党风好不好,群众当“主考”:强化“以民督廉”机制,着力解决群众路线践行效果“好不好”的问题 | 第214-217页 |
·贪腐怎么办,法令作“裁判”:强化“以法保廉”机制,着力解决贪腐行为的刚性约束问题 | 第217-220页 |
·干部如何当,舆论是“导向”:强化“以德育廉”机制,着力解决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愿不愿”的问题 | 第220-222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222-230页 |
致谢 | 第230-232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2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