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stract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 目录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 ·碳纳米材料的简述及其应用 | 第14-25页 |
| ·石墨烯的性质、发展与应用 | 第15-21页 |
| ·碳纳米管的性质、发展与应用 | 第21-25页 |
|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 | 第25-26页 |
|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 第25-26页 |
|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性能 | 第26页 |
| ·无酶电化学传感器 | 第26-28页 |
| ·电化学传感器简介 | 第26-27页 |
| ·无酶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 ·对乙酰氨基酚、多巴胺的研究背景 | 第28-29页 |
| ·对乙酰氨基酚检测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 第28-29页 |
| ·多巴胺的作用及其检测方法 | 第29页 |
| ·本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创新点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植酸分散的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的对乙酰氨基酚电化学传感器 | 第31-44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 ·石墨烯的制备 | 第32页 |
| ·电极的修饰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 ·RGO 与 GO 的 XRD 表征 | 第33-34页 |
| ·G-IP6-GC 电极表面形貌的表征 | 第34页 |
| ·G-IP6-GC 电极的导电性的表征 | 第34-35页 |
| ·G-IP6-GC 电极的活性表面积的计算 | 第35-36页 |
| ·修饰电极对 1 mM AP 的响应 | 第36-37页 |
| ·自组装时间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扫描速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pH 对 AP 催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 ·G-IP6-GC 电极对 AP 催化的扩散系数 | 第40-41页 |
| ·G-IP6-GC 电极对 AP 催化的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41-42页 |
| ·G-IP6-GC 电极的抗干扰性 | 第42-43页 |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对多巴胺的电化学检测 | 第44-58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45页 |
| ·G-MWCNTs/GC 电极的制备 | 第45-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 ·各分散液的 UV-vis 图 | 第46-47页 |
| ·电极表面修饰的 FE-SEM 图 | 第47-48页 |
| ·GC,MWCNTs/GC,G/GC,G-MWCNTs/GC 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48-49页 |
| ·不同修饰电极对多巴胺(DA)的电催化性能 | 第49-50页 |
| ·RGO 与 MWCNTs 的质量比的优化 | 第50-51页 |
| ·G-MWCNTs 用量的优化 | 第51-52页 |
| ·扫速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溶液 pH 值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在 AA 的存在下检测 DA | 第54-55页 |
| ·G-MWCNTs/GC 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 | 第55-56页 |
| ·G-MWCNTs/GC 电极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 | 第56-57页 |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电化学一步法制备的石墨烯-镍氧化物修饰电极的对乙酰氨基酚传感器 | 第58-76页 |
| ·引言 | 第58-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9页 |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9-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5页 |
| ·各修饰电极表面 FE-SEM 图 | 第61-62页 |
| ·电极表面修饰物的拉曼光谱图 | 第62-63页 |
| ·所制备物质的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63-65页 |
| ·不同修饰电极对 AP 的电化学催化性能 | 第65-66页 |
| ·氧化石墨溶液与镍离子体积比的优化 | 第66-67页 |
| ·电沉积时间的影响 | 第67-68页 |
| ·不同电极的电化学交流阻抗图 | 第68-69页 |
| ·不同扫描速度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69-70页 |
| ·溶液 pH 的影响 | 第70-71页 |
| ·ERG/Ni2O3-NiO/GC 电极对不同浓度的 AP 的响应 | 第71-72页 |
| ·ERG/Ni2O3-NiO/GC 电极的选测性和抗干扰性 | 第72-73页 |
| ·ERG/Ni2O3-NiO/GC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73-74页 |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所制备的CuO修饰玻碳电极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补篇) | 第76-87页 |
| ·序言 | 第76-77页 |
| ·实验部分 | 第77-78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77页 |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77-7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6页 |
| ·PAN - Cu(AC)2煅烧前的 FE-SEM 图 | 第78页 |
| ·PAN - Cu(AC)2的热重分析图 | 第78-79页 |
| ·PAN - Cu(AC)2煅烧不同温度的 XRD 表征 | 第79页 |
| ·PAN-Cu(AC)2煅烧后 CuO 的 FE-SEM 图 | 第79-81页 |
| ·不同分散剂对葡萄糖(GLU)催化的影响 | 第81-82页 |
| ·不同煅烧温度对葡萄糖(GLU)催化的影响 | 第82页 |
| ·不同体积的 CuO 对葡萄糖(GLU)催化的影响 | 第82-83页 |
| ·扫描速度对葡萄糖(GLU)催化的影响 | 第83-84页 |
| ·CuO/GC 电极对葡萄糖(GLU)催化的电位影响 | 第84页 |
| ·CuO/GC 电极对葡萄糖(GLU)催化的计时电流曲线 | 第84-85页 |
| ·CuO/GC 电极的抗干扰性、稳定性以及重现性 | 第85-86页 |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86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10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