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37页 |
| ·绿色化学 | 第8-18页 |
| ·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 | 第8页 |
| ·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 | 第8-9页 |
| ·催化剂的固载 | 第9-18页 |
| ·可见光光氧化还原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18-35页 |
| ·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可见光光敏剂的类型 | 第19-24页 |
| ·钌的联毗啶配合物Ru(bpy)_3~(2+)催化的有机反应 | 第24-35页 |
| ·钌的联吡啶配合物Ru(bpy)_3~(2+)的固载化 | 第35页 |
|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目标 | 第35-37页 |
| 第二章 实验试剂及实验方法 | 第37-43页 |
| ·试剂与药品 | 第37-39页 |
| ·表征手段 | 第39-41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39页 |
| ·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 | 第39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9-40页 |
| ·核磁共振(NMR) | 第40页 |
| ·红外光谱(IR) | 第40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0页 |
| ·N_2等温吸附线的测定(BET) | 第40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 | 第40-41页 |
| ·热重测试(TG-DTA) | 第41页 |
| ·催化活性测试 | 第41-43页 |
| ·Ru(bpy)_3~(2+)催化光有机脱卤反应 | 第41页 |
| ·Ru(bpy)_3~(2+)催化合成2-芳基吡啶的汉斯反应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新型螺吡喃修饰的Ru(bpy)_3~(2+)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光引发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 第43-60页 |
| ·引言 | 第43-44页 |
| ·催化剂的合成路线 | 第44-45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5-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 ·典型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49-57页 |
| ·催化性能测试 | 第57-58页 |
| ·催化剂的回收 | 第58页 |
| ·催化剂的普适性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磺化石墨烯基负载Ru(bpy)_3~(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光引发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 第60-75页 |
| ·引言 | 第60-61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1-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74页 |
| ·样品的结构特征 | 第62-68页 |
| ·催化性能测试及活性分析 | 第68-72页 |
| ·催化剂的普适性 | 第72-73页 |
| ·催化剂套用分析及其失活说明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介孔石墨烯基负载Ru(bpy)_3~(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光引发有机脱齿反应中的应用 | 第75-81页 |
| ·引言 | 第75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75-7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7-79页 |
| ·样品的结构特征 | 第77-78页 |
| ·催化性能测试及活性分析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个人简历 | 第91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91-93页 |
| 附件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