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燃气轮机(燃气透平)论文--理论论文

涡轮间隙流动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4页
   ·研究背景第14-16页
   ·涡轮内部间隙流动.第16-18页
   ·间隙流动研究进展.第18-21页
   ·涡轮叶顶间隙流动控制的研究发展.第21-31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31-34页
第2章 叶栅顶部间隙流动试验装置及计算方法第34-60页
   ·叶栅顶部间隙流动试验装置第34页
   ·试验叶型的参数选定及设计第34-36页
   ·叶栅进、出口测量截面分布第36-38页
   ·叶顶喷气结构第38页
   ·测量仪器标定方法及其误差分析第38-48页
   ·测点分布及数据处理方法.第48-49页
   ·叶栅进口流场品质检测第49-50页
   ·间隙流动数值计算方法第50-53页
   ·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第53-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3章 间隙流动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60-78页
   ·间隙流动形成机理.第60-63页
     ·间隙内部流线结构第60-61页
     ·间隙涡沿流向的发展过程第61-63页
   ·间隙高度变化对间隙流动的影响第63-68页
     ·叶栅出口总压系数、出口气流角分布第63-65页
     ·叶栅出口节距方向平均参数沿叶高方向的分布第65-66页
     ·叶片表面静压系数分布第66-67页
     ·间隙流量、出口质量平均总压系数分布第67-68页
   ·外壳相对转动对间隙流动的影响第68-72页
     ·间隙内流线分布第68-69页
     ·叶顶、外壳静压分布第69-71页
     ·间隙进出口速度沿间隙高度方向上的分布第71-72页
   ·冲角变化对间隙流动的影响第72-76页
     ·叶栅出口截面总压系数分布第72-74页
     ·叶片表面静压系数分布第74页
     ·叶顶静压系数分布第74-75页
     ·间隙流量、总压损失系数与进口冲角的关系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4章 叶顶喷气参数对间隙流动的影响第78-106页
   ·沿弦长方向上喷气位置对间隙流动的影响第78-88页
     ·叶顶喷气试验工况参数第78-79页
     ·叶顶间隙内流线分布第79-82页
     ·叶栅出口截面上总压系数、气流角分布第82-84页
     ·叶栅出口截面上速度、轴向速度分布第84-85页
     ·叶栅出口栅距平均参数沿叶高方向的分布第85-86页
     ·叶片载荷系数分布第86-87页
     ·间隙流量、总压损失系数分布第87-88页
   ·沿叶片厚度方向上喷气位置对间隙流动的影响第88-94页
     ·叶顶间隙内流线分布第89页
     ·叶顶静压系数分布第89-90页
     ·叶片载荷系数分布第90-91页
     ·间隙入口、出口速度分布第91-92页
     ·叶顶、外壳静压分布第92-94页
     ·间隙流量、总压损失系数分布第94页
   ·切向喷气角度对间隙流动的影响第94-99页
     ·叶顶间隙内流线分布第94-95页
     ·叶栅出口总压系数、气流角分布第95-97页
     ·叶栅出口节距方向平均参数沿叶高方向的分布第97-98页
     ·叶片载荷系数分布第98-99页
     ·间隙流量、总压损失系数分布第99页
   ·流向喷气角度对间隙流动的影响第99-102页
     ·叶顶间隙内流线分布第100页
     ·叶顶静压系数分布第100-101页
     ·叶栅出口总压系数、气流角分布第101页
     ·叶片载荷系数分布第101-102页
     ·间隙流量、总压损失系数分布第102页
   ·叶顶喷气各项参数对间隙流动控制效果的对比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5章 叶栅进口冲角对叶顶喷气的影响第106-114页
   ·研究工况第106页
   ·进口冲角对叶顶喷气间隙流动的影响第106-113页
     ·叶栅出口截面总压系数分布第106页
     ·叶栅出口截面气流角分布.第106-109页
     ·叶栅出口栅距平均参数沿叶高方向的分布第109-110页
     ·叶片载荷系数分布.第110页
     ·叶顶静压系数分布.第110-111页
     ·间隙入口速度分布.第111-112页
     ·间隙流量、出口截面总压损分布第112-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6章 间隙流动损失模型分析第114-122页
   ·常见的间隙流动损失模型.第114-118页
   ·间隙流动损失模型总结第118-120页
   ·间隙流动损失模型与试验测量结果对比.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7章 结论及展望第122-126页
   ·全文工作总结第122-123页
   ·主要创新点第123页
   ·工作展望第123-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8页
附录 符号与标记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42-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缸内喷射CO2对柴油准均质压燃燃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低品位热能有机物朗肯动力循环机理研究和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