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能论文

低品位热能有机物朗肯动力循环机理研究和实验验证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3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历史第15页
     ·特点第15-16页
     ·意义第16页
   ·研究现状第16-21页
     ·有机物朗肯循环系统整体性能评价分析第16-17页
     ·有机物工质的对比和研究第17页
     ·有机物朗肯循环膨胀机的研究第17-18页
     ·有机物朗肯循环的应用第18-20页
     ·其它低品位热能发电技术简介第20-21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1-23页
第2章 有机物朗肯循环热力模型及其分析第23-45页
   ·基本有机物朗肯循环热力模型第23-24页
     ·基本有机物朗肯循环过程及模型第23-24页
   ·有机物朗肯循环工质第24-29页
     ·有机物工质简介第24-25页
     ·有机物工质的饱和性质第25-26页
     ·有机物工质的干湿性第26-28页
     ·有机物工质与水的比较第28-29页
     ·有机物工质的环保及其它性质第29页
   ·基本有机物朗肯循环结论与分析第29-36页
     ·蒸发压力对基本ORC 系统性能的影响第29-31页
     ·冷凝压力对基本ORC 系统性能的影响第31-32页
     ·过热温度对基本ORC 系统性能的影响第32-34页
     ·过冷温度对基本ORC 系统性能的影响第34页
     ·膨胀机绝热效率对基本ORC 系统性能的影响第34-35页
     ·工质对基本ORC 系统性能的影响第35-36页
   ·复杂有机物朗肯循环分析第36-44页
     ·再热有机物朗肯循环第36-39页
     ·回热有机物朗肯循环第39-41页
     ·抽气回热有机物朗肯循环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有机物朗肯动力循环关键部件分析第45-89页
   ·蒸发器稳态特性及分析第45-62页
     ·蒸发器稳态模型第45-50页
     ·蒸发器稳态模型的结论与分析第50-62页
   ·蒸发器动态特性及分析第62-76页
     ·定系数无相变换热器动态特性第62-69页
     ·蒸发器的动态模型第69-71页
     ·蒸发器动态模型的研究方法第71-72页
     ·蒸发器动态模型的结论与分析第72-76页
   ·膨胀机第76-88页
     ·概述第76-78页
     ·涡旋式膨胀机第78-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4章 热回收有机物朗肯动力循环分析第89-116页
   ·热回收动力循环理论模型分析第89-95页
     ·热回收效率作为低品味热能ORC 系统评价指标第89-90页
     ·热回收利用动力系统的几种理想循环分析第90-93页
     ·简化模型下热回收利用动力循环的分析第93-95页
   ·低品味热能有机物朗肯动力循环熵增分析第95-100页
     ·热源流体入口温度对系统熵增的影响第95-96页
     ·流量对系统熵增的影响第96-97页
     ·蒸发器面积对系统熵增的影响第97-98页
     ·膨胀机绝热效率对系统熵增的影响第98-99页
     ·蒸发压力对系统熵增的影响第99-100页
   ·热回收动力循环热回收效率分析第100-104页
     ·热源流体入口温度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第100页
     ·流量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第100-101页
     ·蒸发器面积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第101-102页
     ·膨胀机绝热效率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第102-103页
     ·蒸发压力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第103-104页
   ·低品位热能利用ORC 循环最佳蒸发压力分析第104-108页
     ·最大热回收效率与最小熵增率的等价性第104页
     ·热源流体入口温度对最佳蒸发压力的影响第104-105页
     ·流量对最佳蒸发压力的影响第105-106页
     ·蒸发器面积对最佳蒸发压力的影响第106-107页
     ·膨胀机绝热效率对最佳蒸发压力的影响第107页
     ·工质对最佳蒸发压力的影响第107-108页
   ·应用举例:有机物朗肯循环回收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燃气轮机(MCFC—GT)废热第108-114页
     ·MCFC-GT-ORC 模型简介第108-110页
     ·MCFC-GT-ORC 结论与分析第110-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5章 低品位热能有机物朗肯动力循环系统实验研究第116-156页
   ·实验系统第116-128页
     ·实验系统简述第116-119页
     ·膨胀机第119-120页
     ·有机物循环侧第120-124页
     ·实验工质第124页
     ·热源侧第124-125页
     ·冷源侧第125页
     ·发电机及负载第125-126页
     ·主要测试装置第126-128页
   ·实验方法第128-130页
     ·实验过程第128-129页
     ·实验数据的收集第129-130页
   ·蒸发器性能实验及测试结果第130-136页
     ·蒸发器数据处理方法第130-131页
     ·出口温度的实验结果第131-133页
     ·蒸发器换热量的实验结果第133-134页
     ·蒸发器火用效率的实验结果第134-136页
   ·膨胀机性能实验及测试结果第136-141页
     ·膨胀机数据处理方法第136-137页
     ·膨胀机转速的实验结果第137-139页
     ·膨胀机效率的实验结果第139-141页
   ·系统性能实验及测试结果第141-154页
     ·系统性能的数据处理方法第141-142页
     ·系统输出功率的实验结果第142-146页
     ·第一定律效率的实验结果第146-150页
     ·热回收效率的实验结果第150-153页
     ·对实验系统改进的分析第153-154页
   ·本章小结第154-15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56-159页
   ·结论第156-157页
   ·展望第157-159页
附录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71-175页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涡轮间隙流动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下一篇:膏溶角砾岩力学特性及水损伤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