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基础理论 | 第9-14页 |
(一)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内涵 | 第9页 |
(二) 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因素 | 第9-11页 |
(三)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重要性分析 | 第11-13页 |
(四)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法律意义 | 第13-14页 |
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主体法律关系 | 第13页 |
2. 法律完善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的选择 | 第14-20页 |
(一)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主要方式 | 第14-17页 |
1. IPO退出 | 第14-15页 |
2. 并购退出 | 第15-16页 |
3. 股份回购退出 | 第16-17页 |
4. 清算退出 | 第17页 |
(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的评析 | 第17-18页 |
(三)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的选择 | 第18-20页 |
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选择的原则 | 第18-19页 |
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的选择 | 第19-20页 |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投资者利益保护 | 第20-31页 |
(一)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投资者利益保护现状 | 第20-21页 |
(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1-27页 |
1. 大股东关联交易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 | 第22-23页 |
2. 规范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3-24页 |
3.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不完善 | 第24-26页 |
4. 投资者利益保护救济机制不健全 | 第26-27页 |
(三)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完善 | 第27-31页 |
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谨防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行为 | 第27-28页 |
2. 完善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 | 第28-30页 |
3. 完善投资者利益保护救济机制 | 第30-31页 |
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监管 | 第31-40页 |
(一)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监管现状 | 第31-32页 |
(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1. 境内IPO监管缺位,监管手段落后 | 第33页 |
2. 境外IPO法律监管过于严苛 | 第33-35页 |
3. 外资并购反垄断监管立法不足 | 第35-37页 |
4. 清算退出中法院监管制度尚未确立 | 第37页 |
(三)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监管的完善 | 第37-40页 |
1. 明确各监管主体职责,创新监管手段,预防监管缺位 | 第37-38页 |
2. 放宽境外IPO的法律监管 | 第38-39页 |
3. 完善外资并购反垄断监管立法 | 第39-40页 |
4. 确立法院清算监管制度 | 第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