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

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SZ株的传播媒介及病原特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2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3页
   ·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分型第13-14页
   ·莱姆病螺旋体的生活史第14-18页
   ·感染与致病机制第18-19页
   ·莱姆病螺旋体基因组第19-20页
   ·我国莱姆病螺旋体的分布和流行第20-21页
   ·疫苗及展望第21-2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莱姆病螺旋体 B. garinii SZ 株的致病性及组织嗜性分析第23-39页
   ·材料和方法第23-28页
     ·B. garinii SZ 单克隆菌株的制备第23页
     ·菌株及培养第23-24页
     ·多位点序列分析第24页
     ·动物实验第24-25页
     ·脏器收集及病理切片的制备第25页
     ·病原体分离培养第25页
     ·基因组的提取第25-26页
     ·Real-time PCR 方法的建立第26-28页
     ·统计学处理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7页
     ·B. garinii SZ 单克隆菌株的获得第28页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第28-30页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建立第30-32页
     ·小鼠各组织中莱姆病螺旋体载量的定量研究第32-34页
     ·小鼠组织的病理学实验结果第34-37页
   ·讨论第37-39页
第三章 我国三种蜱感染和传播 B. garinii SZ 的研究第39-48页
   ·材料和方法第39-41页
     ·蜱的收集第39-40页
     ·菌株第40页
     ·实验动物第40页
     ·莱姆病螺旋体易感动物的确定第40页
     ·甘肃藏区采集的青海血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的研究第40页
     ·青海血蜱、长角血蜱和血红扇头蜱螺旋体非感染种群的建立第40页
     ·莱姆病人工宿主动物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经期传播实验第41页
     ·检测方法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莱姆病螺旋体易感动物的确定第41页
     ·甘南地区采集的青海血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的研究第41页
     ·青海血蜱感染和传播不同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第41-43页
     ·长角血蜱感染和传播不同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第43-44页
     ·血红扇头蜱感染和传播不同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第44-46页
   ·讨论第46-48页
第四章 莱姆病螺旋体 B. garinii SZ 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分析第48-56页
   ·材料和方法第48-49页
     ·菌株及培养第48页
     ·全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48-49页
     ·DNA 的定量和质检第49页
     ·全基因组测序第49页
     ·生物信息分析第49页
   ·结果和分析第49-54页
     ·测序文库的构建和质检结果第49-50页
     ·序列拼接第50页
     ·基因预测第50-51页
     ·基因注释第51-52页
     ·rRNA 和 tRNA 预测第52页
     ·CRISPR 预测第52-53页
     ·CNV 分析第53页
     ·质粒分析第53-54页
   ·讨论第54-56页
第五章 莱姆病螺旋体 B. garinii SZ 株的质粒及其表达分析第56-65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菌株及培养条件第56页
     ·动物实验第56-57页
     ·脏器收集第57页
     ·感染组织 DNA 和 RNA 的提取第57页
     ·引物设计第57页
     ·PCR 反应体系第57页
     ·荧光定量 RT-PCR第57-58页
     ·统计学处理第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63页
     ·B. burgdorferi B31 和 B. garinii SZ 菌株各质粒标识基因的扩增情况第58-59页
     ·B. burgdorferi B31 和 B. garinii SZ 菌株感染小鼠后各组织中的质粒组分分布情况第59-61页
     ·B. garinii SZ 组小鼠的脑组织、心脏、肝脏和脾脏中各质粒组分相对 B. burgdorferi B31 组的表达丰度分析第61-63页
   ·讨论第63-65页
第六章 莱姆病螺旋体 B. garinii SZ 的转录组测序和比较分析第65-75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菌株及培养条件第65页
     ·mRNA 的纯化及测序文库构建第65页
     ·转录组测序第65-66页
     ·生物信息分析第66页
     ·部分差异基因的荧光定量 RT-PCR 验证第66-67页
     ·统计学处理第67页
   ·结果与分析第67-74页
     ·测序文库质检结果第67-68页
     ·测序结果的质量控制第68-69页
     ·数据预处理第69页
     ·Unigenes 的组装第69页
     ·差异表达分析第69-71页
     ·差异基因的 GO 和 KEGG 分析第71-73页
     ·荧光定量 RT-PCR第73-74页
   ·讨论第74-75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简历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致病性增强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氟磺胺草醚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