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致病性增强的分子机制

附件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6页
   ·禽白血病第18页
   ·我国 J 亚群禽白血病的流行情况第18-19页
   ·J 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第19-24页
     ·病毒的分类地位第19页
     ·病毒的形态与理化特性第19-20页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蛋白组成第20-21页
     ·病毒复制周期第21-23页
     ·病毒致病致瘤机制第23-24页
   ·血管内皮生长及其受体与肿瘤发生第24-26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 与血管生成第2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 与血管生成第24-25页
     ·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第25-26页
   ·p53 与病毒及肿瘤第26-30页
     ·认知 p53第26-27页
     ·p53 基因突变与肿瘤第27-28页
     ·病毒与 p53第28-29页
     ·p53 与病毒引起的禽类肿瘤第29-30页
   ·microRNAs 与反转录病毒第30-34页
     ·microRNAs 的发现与命名第30页
     ·microRNAs 的生成与调控机制第30-33页
     ·microRNAs 与反转录病毒第33-34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4-36页
第二章 我国 ALV-J 遗传演化分析第36-48页
   ·实验材料第36-37页
     ·载体、菌株和细胞第36页
     ·临床样品第36页
     ·主要试剂第36页
     ·主要仪器第36-37页
   ·实验方法第37-39页
     ·病毒分离与前病毒 DNA 提取第37页
     ·病毒基因克隆与测序第37-38页
     ·DNA 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第38-39页
   ·实验结果第39-45页
     ·ALV-J 的病毒分离及鉴定第39-41页
     ·ALV-J env 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第41-42页
     ·ALV-J U3 的进化分析第42-43页
     ·ALV-J 3’UTR 的进化分析第43-45页
   ·讨论第45-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3’UTR 205nt 缺失增强 ALV-J 致病性第48-63页
   ·实验材料第48-49页
     ·载体、菌株和细胞第48页
     ·主要试剂第48页
     ·主要仪器第48-49页
   ·实验方法第49-52页
     ·ALV-J 感染性克隆构建策略第49-50页
     ·病毒拯救和鉴定第50页
     ·拯救病毒的体外复制动力学第50-51页
     ·p27 蛋白表达和反转录酶活性鉴定第51页
     ·亚病毒基因组构建第51-52页
     ·亚病毒基因组中 p27 蛋白的表达和未剪切 RNA 的核质穿梭第52页
     ·拯救病毒的体内致病性第52页
     ·数据分析第52页
   ·实验结果第52-60页
     ·拯救缺失 205nt 和嵌合 205nt 的两株 ALV-J 病毒第52-54页
     ·205nt 缺失增强 ALV-J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复制第54-56页
     ·205nt 缺失促进 ALV-J 未剪切 RNA 从细胞核输出到细胞质第56-57页
     ·205nt 缺失增强 ALV-J 在体内的复制第57-58页
     ·205nt 缺失增强 ALV-J 致瘤性和致死率第58-60页
   ·讨论第60-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ALV-J 致病性增强的分子机制第63-89页
   ·实验材料第63-64页
     ·载体、菌株和细胞第63-64页
     ·主要试剂第64页
     ·主要仪器第64页
   ·实验方法第64-73页
     ·VEGF-A 和 VEGFR-2 表达第64-65页
     ·ALV-J 病毒载量及其插入位点的鉴定第65-66页
     ·p21WAF1的表达和 p53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6页
     ·DF-1 原型 p53 蛋白和突变型 p53 蛋白的细胞定位第66-67页
     ·U3 介导的报告基因载体和亚病毒基因组构建第67-68页
     ·亚病毒基因组中 p27 蛋白的表达和未剪切 RNA 的核质穿梭第68页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验证 p53 蛋白与 ALV-J U3 互作第68-70页
     ·凝胶阻滞试验(EMSA)验证 p53 蛋白与 U3 互作作用域第70-73页
     ·数据分析第73页
   ·实验结果第73-85页
     ·ALV-J 致瘤组织中 VEGF-A 及其受体 VEGFR-2 高水平表达第73-74页
     ·VEGF-A 和 VEGFR-2 表达水平与 ALV-J 复制呈正相关第74-77页
     ·ALV-J 持续感染致 TP53 基因突变第77-78页
     ·DF-1 细胞中原型 p53 蛋白抑制 ALV-J U3 活性第78-83页
     ·突变型 p53 蛋白失去对抑制 ALV-J 复制的作用第83-85页
     ·ALV-J 感染 DF-1 细胞增加 DF-1 原型 p53 蛋白表达第85页
   ·讨论第85-87页
   ·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宿主 miRNAs 在 ALV-J 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第89-107页
   ·实验材料第89-90页
     ·载体、菌株,毒株和细胞第89页
     ·主要试剂第89页
     ·主要仪器第89-90页
   ·实验方法第90-93页
     ·预测 ALV-J 基因组编码 miRNAs 的预测第90页
     ·预测 ALV-J 编码 miRNAs 前体分子的验证第90-91页
     ·原型及突变型报告基因的构建和检测第91页
     ·预测 miRNA 与靶标的结合第91页
     ·宿主 miRNAs 抑制子和表达载体的构建第91-92页
     ·宿主 miRNAs 的 Northern Blot 验证第92页
     ·原型 ALV-J 和突变型 ALV-J 的拯救第92页
     ·ALV-J p27 蛋白的表达及病毒复制第92-93页
     ·宿主 gga-miR-1650 茎环法荧光定量 PCR 检测第93页
     ·数据分析第93页
   ·实验结果第93-105页
     ·ALV-J 基因组中 miRNAs 前体分子预测第93-94页
     ·Northern Blot 检测不到预测的 ALV-J 编码的前体分子第94页
     ·DF-1 细胞中可能存在 miRNAs 调控 ALV-J 5’UTR 介导的报告基因活性第94-96页
     ·gga-miR-1650 调控 5’UTR 介导的报告基因活性第96-98页
     ·ALV-J 5’UTR 是 gga-miR-1650 的靶标第98-101页
     ·过表达 gga-miR-1650 抑制 ALV-J 蛋白表达和病毒复制第101-103页
     ·ALV-J 感染引起细胞 gga-miR-1650 表达上调第103-105页
   ·讨论第105-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作者简历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产布鲁氏菌毒力基因筛选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下一篇: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SZ株的传播媒介及病原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