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探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导论第10-19页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选题缘起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第14-15页
   ·概念界定及研究框架第15-17页
     ·概念界定第15-16页
     ·研究框架第16-17页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第17页
     ·理论视角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样本选取与资料来源第17页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第17-19页
第2章 培养目标定位于“现代职业人”的主要依据第19-30页
   ·现代职业人的概念第19页
   ·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义第19-20页
   ·高职教育培养现代职业人的理论依据第20-22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20-21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1页
     ·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第21页
     ·职业教育主义理论第21-22页
     ·管理学的行为科学理论第22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现代职业人的现实意义第22-24页
     ·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职业化素质能力的现代人第22-23页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第23页
     ·现代企业岗位职业化发展需要现代职业人第23-24页
   ·调查表明:现代职业人培养目标受欢迎第24-30页
     ·新生入学调查问卷第24-26页
     ·现代职业人课程满意度访谈第26-28页
     ·毕业生追踪调查第28页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第28-30页
第3章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难于培养“现代职业人”第30-34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困境第30页
   ·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现代职业人的客观因素第30-32页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第30-31页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第31页
     ·社会价值观念的偏差第31页
     ·社会价值观念的偏差第31-32页
   ·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现代职业人的内在因素第32-34页
     ·人才培养模式照搬国外经验第32页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第32-33页
     ·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提高第33页
     ·人才培养路径亟待调整第33-34页
第4章 “双元制”能有效解决我国高职教育“现代职业人”培养的困难第34-39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概述第34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第34-36页
     ·教育同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第34页
     ·优良的师资队伍第34-35页
     ·科学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计第35页
     ·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第35-36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可行性分析第36页
   ·德国“双元制”对改进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的优势第36-39页
     ·德国“双元制”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第36-37页
     ·德国“双元制”的精髓第37-38页
     ·德国“双元制”对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的启示第38-39页
第5章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实践——J校培养“现代职业人”的成功案例第39-48页
   ·“现代职业人”理念的提出第39页
   ·“现代职业人”的内涵及核心元素第39-40页
   ·“现代职业人”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第40页
   ·J校培养现代职业人的路径第40-42页
     ·J校的区位条件第40-41页
     ·营造专业学习和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环境第41页
     ·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第41-42页
     ·推行定岗实习制度第42页
     ·提供稳定的求职就业机会第42页
   ·J校创新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第42-43页
     ·开发校内人文资源第42-43页
     ·开发“现代职业人”课程体系第43页
   ·“现代职业人”培养案例第43-48页
     ·J校2007-2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第44-45页
     ·J校优秀毕业生个案分析第45-48页
第6章 高职教育“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改革的基本策略第48-53页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第48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第48页
   ·培养现代职业人“硬件”第48-50页
     ·政府主导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第49页
     ·企业与学校双元合作第49页
     ·实验实训基础设施建设第49-50页
   ·培养现代职业人“软件”第50-51页
     ·建设一直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第50页
     ·专业教学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第50页
     ·课程设置突出职业素质的培养第50-51页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第51页
     ·丰富实践活动环节第51页
   ·构建现代职业人培养的评价方式第51-53页
第7章 结束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录第58-61页
卷内备考表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发达地区基层财政的困境及其出路--以江苏省T市为例
下一篇:伟创力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