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3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6-43页 |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传统风险管理理论 | 第26-27页 |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 | 第27-28页 |
·ERM 框架简介 | 第28-39页 |
·内部环境 | 第28-29页 |
·目标设定 | 第29-30页 |
·事项识别 | 第30-31页 |
·风险评估 | 第31-33页 |
·风险应对 | 第33页 |
·控制活动 | 第33-34页 |
·信息与沟通 | 第34-36页 |
·监控 | 第36-37页 |
·ERM 框架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对比 | 第37-39页 |
·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 第39-41页 |
·平衡计分卡原理 | 第39-41页 |
·风险计分卡原理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43-51页 |
·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 | 第43-44页 |
·大型单件小批量生产 | 第43页 |
·要素密集 | 第43页 |
·国际性强 | 第43-44页 |
·风险度高 | 第44页 |
·市场环境分析 | 第44-47页 |
·船舶需求量减少 | 第44页 |
·船舶价格下跌 | 第44-45页 |
·融资难度增加 | 第45-46页 |
·人民币升值 | 第46页 |
·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 第46-47页 |
·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特点分析 | 第47页 |
·风险点多 | 第47页 |
·前瞻性强 | 第47页 |
·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47-50页 |
·内部环境不规范 | 第47-48页 |
·目标设定不科学 | 第48页 |
·事项识别不准确 | 第48页 |
·风险评估水平落后 | 第48-49页 |
·风险应对失效 | 第49页 |
·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 第49页 |
·信息与沟通不畅 | 第49页 |
·监控缺乏力度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第51-69页 |
·构建原则 | 第51页 |
·全面性原则 | 第51页 |
·重要性原则 | 第51页 |
·制衡性原则 | 第51页 |
·适应性原则 | 第51页 |
·成本效益原则 | 第51页 |
·内部环境 | 第51-52页 |
·提高管理者重视程度 | 第51-52页 |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 第52页 |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 第52页 |
·加强内部控制宣传教育 | 第52页 |
·目标设定 | 第52-54页 |
·战略目标设定 | 第52-53页 |
·其他目标设定 | 第53页 |
·目标设定的 SMART 原则 | 第53-54页 |
·事项识别 | 第54-58页 |
·财务风险 | 第54-56页 |
·顾客风险 | 第56-57页 |
·内部流程风险 | 第57-58页 |
·学习和成长风险 | 第58页 |
·风险评估 | 第58-64页 |
·风险评估表的设计 | 第58-62页 |
·风险评估表相关说明 | 第62-64页 |
·风险应对 | 第64-67页 |
·财务风险应对 | 第64-65页 |
·顾客风险应对 | 第65页 |
·内部流程风险应对 | 第65-66页 |
·学习和成长风险应对 | 第66-67页 |
·控制活动 | 第67页 |
·控制活动制度化 | 第67页 |
·内部控制与绩效挂钩 | 第67页 |
·信息与沟通 | 第67-68页 |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 第67页 |
·鼓励员工提出建议 | 第67-68页 |
·监控 | 第68页 |
·加强内控部门职责 | 第68页 |
·推广部门互查制度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69-76页 |
·N 企业概况 | 第69页 |
·基于 ERM 框架的 N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第69-74页 |
·N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实施的注意事项 | 第74页 |
·N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建议措施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6-77页 |
总结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