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主题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缘由 | 第12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二)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一) 社会排斥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二)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六、 研究设计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调查对象 | 第17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融合中的排斥现状 | 第18-27页 |
一、 经济排斥 | 第19-21页 |
(一) 收入排斥 | 第19-20页 |
(二) 消费排斥 | 第20-21页 |
二、 政治排斥 | 第21-22页 |
(一) 选举排斥 | 第21-22页 |
(二) 组织排斥 | 第22页 |
三、 文化排斥 | 第22-24页 |
(一) 民族偏见 | 第22-23页 |
(二) 文化堕距 | 第23-24页 |
四、 社会关系排斥 | 第24-26页 |
(一) 社会交往排斥 | 第24-25页 |
(二) 社会关系断裂 | 第25-26页 |
五、 公共服务排斥 | 第26-27页 |
(一) 公共权利排斥 | 第26页 |
(二) 社会保障排斥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一、 结构性的社会排斥 | 第28-31页 |
(一) 户籍制度排斥 | 第28-29页 |
(二) 就业制度排斥 | 第29-30页 |
(三) 社会保障制度排斥 | 第30-31页 |
二、 功能性的社会排斥 | 第31-34页 |
(一) 人力资本缺乏造成的社会排斥 | 第31-32页 |
(二) 社会资本缺乏造成的社会排斥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构建整合性的社区共融模式 | 第34-38页 |
一、 革新社会管理与服务模式,减少其结构性社会排斥 | 第35页 |
(一) 改革管理制度,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 | 第35页 |
(二)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接纳与适应能力 | 第35页 |
二、 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减少其功能性社会排斥 | 第35-36页 |
(一) 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个人资本,增强其社区融合的能力 | 第35-36页 |
(二) 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资本,减少其功能性排斥 | 第36页 |
三、 加快发展民族社会工作,提高其专业化社会支持 | 第36-38页 |
(一) 提供专业实务服务,解决具体问题 | 第37页 |
(二) 整合相关社会资源,提供全面支持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附录 B 课题调查问卷 | 第44-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