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淮北市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1 绪论 | 第14-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4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 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 ·资源型城市界定 | 第18-19页 |
| ·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研究 | 第19-20页 |
| ·资源型城市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价 | 第20-24页 |
| ·国外资源型城市研究及评价 | 第20-21页 |
| ·国内资源型城市研究及评价 | 第21-24页 |
| 3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 第24-30页 |
|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24-25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 ·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理论 | 第26-28页 |
| ·资源开发及生态补偿理论 | 第28-30页 |
| 4 淮北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 第30-34页 |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0-31页 |
| ·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 第31-32页 |
| ·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 第32页 |
| ·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 第32-33页 |
| ·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 第33-34页 |
| 5 淮北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 第34-56页 |
| ·淮北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数据处理 | 第34-39页 |
| ·经济系统数据研究 | 第34-35页 |
| ·社会系统数据研究 | 第35-36页 |
| ·环境系统数据研究 | 第36-37页 |
| ·资源系统数据研究 | 第37-39页 |
| ·基于PCA的淮北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评价 | 第39-46页 |
| ·运用主成分方法构建淮北市可持续发展模型 | 第39-45页 |
| ·淮北市基于PCA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45-46页 |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 第46-56页 |
| ·资源型城市筛取 | 第46-47页 |
| ·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研究 | 第47-54页 |
| ·淮北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分析 | 第54-56页 |
| 6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 | 第56-64页 |
| ·煤炭产业转型路径 | 第56-57页 |
| ·提升煤炭产业空间发展 | 第56页 |
| ·拉伸原有资源产业链条 | 第56-57页 |
| ·发展接替产业 | 第57页 |
| ·借助产业集聚群,发展互补产业 | 第57页 |
| ·城市发展低碳经济路径研究 | 第57-59页 |
|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 第57页 |
| ·推进煤炭产业低碳化 | 第57-58页 |
| ·发展低碳工业 | 第58页 |
| ·发展低碳建筑 | 第58-59页 |
| ·发展低碳交通 | 第59页 |
| ·倡导低碳消费 | 第59页 |
| ·煤炭资源持续利用路径 | 第59-60页 |
| ·提高煤炭利用率 | 第59-60页 |
| ·延长能源开采时间 | 第60页 |
| ·寻求替代能源 | 第60页 |
|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 第60页 |
| ·城市生态修复治理路径 | 第60-64页 |
| ·煤炭塌陷区建设生态湿地公园 | 第60-61页 |
| ·煤炭塌陷区建设生态产业 | 第61页 |
| ·煤炭塌陷区修复建设农家乐 | 第61页 |
| ·加大生态治理修复,打造山水生态城市 | 第61-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