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力学特征及锚杆支护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国内外锚杆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及稳定性控制研究现状 | 第15页 |
·国外锚杆支护技术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国内煤矿支护技术发展状况 | 第16页 |
·锚杆支护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主要内容 | 第19页 |
·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方法 | 第19-20页 |
·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 | 第20-21页 |
2 深井巷道锚杆支护初始设计 | 第21-31页 |
·巷道围岩力学特征 | 第21-27页 |
·建立模型 | 第21-22页 |
·基本公式 | 第22-23页 |
·弹性区应力和位移求解 | 第23-24页 |
·塑性弱化区的应力和位移求解 | 第24-25页 |
·残余塑性区应力和位移求解 | 第25-26页 |
·塑性弱化区和残余塑性区的半径求解 | 第26-27页 |
·锚杆支护参数初始设计 | 第27-30页 |
·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 第27页 |
·锚杆长度设计 | 第27-28页 |
·锚杆间排距设计 | 第28页 |
·锚杆直径设计 | 第28-29页 |
·锚索及其它参数选择 | 第29-30页 |
·支护抗力校核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深井巷道锚杆支护参数优化设计 | 第31-46页 |
·数值模拟及FLAC软件简述 | 第31-32页 |
·数值模拟概述 | 第31页 |
·FLAC软件简介 | 第31-32页 |
·不同锚杆支护参数下巷道围岩支护效果模拟 | 第32-36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不同锚杆长度对巷道围岩支护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锚杆直径对巷道围岩支护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锚杆间排距对巷道围岩支护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锚杆预紧力对巷道围岩变形影响 | 第35-36页 |
·交试验 | 第36-45页 |
·交试验简介 | 第36-37页 |
·正交表简介 | 第37-38页 |
·交试验步骤 | 第38-39页 |
·交试验模拟 | 第39-44页 |
·锚杆支护方案确定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巷道围岩力学特征及锚杆支护效果数值分析 | 第46-69页 |
·巷道顶底板岩性分布 | 第46页 |
·数值计算模型及方案 | 第46-48页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46-48页 |
·模拟设计方案 | 第48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8-67页 |
·有无锚杆支护情况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对比 | 第48-50页 |
·巷道掘进期间巷道垂直应力分布图 | 第50-54页 |
·开挖期间巷道竖直位移分布图 | 第54-57页 |
·巷道掘进期间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 | 第57-59页 |
·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 | 第59-62页 |
·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垂直位移分布 | 第62-65页 |
·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护效果实测 | 第69-81页 |
·矿压监测目的及内容 | 第69-71页 |
·巷道表面位移 | 第69-70页 |
·巷道深部围岩位移 | 第70-71页 |
·巷道顶板离层 | 第71页 |
·锚杆(索)受力 | 第71页 |
·现场监测结果分析 | 第71-80页 |
·巷道掘进期间矿压显现规律 | 第71-76页 |
·回采期间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 第76-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6 结论与不足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页 |
·不足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