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原理的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3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概述 | 第23-33页 |
·企业经营效率的界定 | 第23-27页 |
·企业经营效率的含义 | 第23-24页 |
·效率的分类 | 第24-25页 |
·证券公司效率与效益区别 | 第25页 |
·证券公司效率与竞争力区别 | 第25-27页 |
·效率的分类及度量 | 第27页 |
·传统效率评价方法 | 第27-30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7-28页 |
·非参数前沿法 | 第28页 |
·参数前沿法 | 第28-30页 |
·单要素指标分析法 | 第30页 |
·传统效率评价方法的应用与不足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简介 | 第33-43页 |
·数据包络分析的发展及优势 | 第33-34页 |
·DEA 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 第34-39页 |
·DEA 分析法基本定义 | 第35页 |
·DEA 分析法基本思路 | 第35-36页 |
·规模报酬不变的 C~2R 模型 | 第36-37页 |
·规模报酬可变的 VRS 模型 | 第37-38页 |
·DEA 模型的 BC~2 模型 | 第38-39页 |
·基于投入产出的 DEA 模型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证券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3页 |
·我国证券行业基本情况 | 第43-45页 |
·我国证券行业现状 | 第43-44页 |
·我国证券行业市场集中度 | 第44-45页 |
·微观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证券公司资本规模 | 第45-46页 |
·内部激励机制 | 第46页 |
·证券公司产品组合 | 第46-47页 |
·员工素质 | 第47页 |
·宏观因素分析 | 第47-50页 |
·技术环境 | 第48页 |
·利率水平 | 第48-49页 |
·消费者偏好 | 第49页 |
·政府监督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5章 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实证研究 | 第53-71页 |
·样本及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53-57页 |
·证券公司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53-54页 |
·证券公司投入产出指标的确定 | 第54-55页 |
·证券公司投入与产出的原始数据 | 第55-57页 |
·DEA 模型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 第57-66页 |
·数据处理和计算 | 第57-64页 |
·证券公司效率值排序 | 第64页 |
·各证券公司效率分析 | 第64-66页 |
·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第66-69页 |
·模型建立 | 第66页 |
·回归分析 | 第66-69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建议 | 第71-75页 |
·政府相关建议 | 第71-72页 |
·加强体制监管 | 第71页 |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 | 第71页 |
·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 第71-72页 |
·证券公司相关建议 | 第72-74页 |
·提高资产质量 | 第72-73页 |
·转变盈利模式 | 第73页 |
·建立激励机制 | 第73-74页 |
·建立核心优势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