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两种融资方式的治理效应 | 第14-15页 |
·债务期限结构与公司治理 | 第15-16页 |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债务融资治理 | 第16-18页 |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委托代理理论与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决策意愿分析 | 第21-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决策意愿分析 | 第22-23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决策能力分析 | 第23-24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页 |
·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决策能力分析 | 第23-24页 |
·融资优序理论与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结构动机分析 | 第24-25页 |
·融资优序理论 | 第24页 |
·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结构动机分析 | 第24-25页 |
·股东积极主义理论与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目的分析 | 第25-27页 |
·股东积极主义理论 | 第25-26页 |
·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目的分析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机制及途径分析 | 第27-31页 |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机制分析 | 第27-28页 |
·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的内部机制 | 第27-28页 |
·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的外部机制 | 第28页 |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途径分析 | 第28-31页 |
·股东大会表决 | 第28-29页 |
·委托投票权争夺 | 第29页 |
·提交股东议案 | 第29-30页 |
·与管理层沟通 | 第30页 |
·公开建议 | 第30-31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31-35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1-32页 |
·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 | 第32页 |
·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 第32-35页 |
·变量的定义 | 第32-34页 |
·模型建立 | 第34-35页 |
第5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35-49页 |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5-36页 |
·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长短期债务融资影响的检验 | 第37-40页 |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长期债务融资影响的检验 | 第37-39页 |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短期债务融资影响的检验 | 第39-40页 |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行业债务融资的差异分析 | 第40-45页 |
·行业分类标准 | 第40页 |
·行业差异性实证分析 | 第40-42页 |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各行业债务融资影响的检验 | 第42-45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45-47页 |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长期债务比率回归检验 | 第45-46页 |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长短期债务比率分年度检验 | 第46-47页 |
·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第6章 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 | 第49-50页 |
·保障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途径通畅 | 第50-51页 |
·合理调整上市公司债务结构 4 0 | 第51页 |
·区别对待不同行业的债务融资行为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