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证据规则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最佳证据规则的内涵 | 第10-17页 |
一、最佳证据的含义 | 第10-12页 |
(一) 最佳证据与次要证据 | 第10-11页 |
(二)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 第11页 |
(三) 优势证据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最佳证据规则的规则内容 | 第12-17页 |
(一) 最佳证据规则的基本含义 | 第13页 |
(二) 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 | 第13-15页 |
(三) 最佳证据规则与原件、原本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最佳证据规则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变迁 | 第17-22页 |
一、最佳证据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二、最佳证据规则的制度变迁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最佳证据规则的域外考察 | 第22-34页 |
一、英国的最佳证据规则 | 第22-26页 |
(一) 规则概述 | 第22-24页 |
(二) 立法体例及规则内容 | 第24-26页 |
二、美国的最佳证据规则 | 第26-30页 |
(一) 规则概述 | 第26-27页 |
(二) 立法法例和规则内容 | 第27-30页 |
三、加拿大的最佳证据规则 | 第30-32页 |
四、大陆法系国家的相似制度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最佳证据规则的借鉴意义 | 第34-40页 |
一、最佳证据规则的评析 | 第34-36页 |
(一) 最佳证据规则的目的 | 第34-35页 |
(二) 最佳证据规则与现代社会的契合 | 第35页 |
(三) 最佳证据规则与现代社会的分离 | 第35-36页 |
二、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及问题分析 | 第36-40页 |
(一) 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 | 第36-39页 |
(二) 我国立法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三、我国借鉴最佳证据规则的意义 | 第40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最佳证据规则的思考 | 第40-46页 |
一、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 | 第40-41页 |
二、明确相关概念的内涵 | 第41-42页 |
三、确定第二手证据的范围 | 第42页 |
四、明确采纳第二手证据的前提 | 第42-43页 |
五、明确不能提出原件的后果 | 第43-44页 |
六、构建我国最佳证据规则的配套制度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