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合作关系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绪论第8-18页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 选题的背景第8-9页
  2.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二)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2.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2页
 (三) 非政府组织的若干基本问题第12-16页
  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第12-14页
  2. 非政府组织相似称谓第14-15页
  3. 非政府组织的显著特征第15-16页
 (四)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8页
  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二、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建立互动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分析第18-27页
 (一)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合作关系的理论依据第18-22页
  1.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第18-20页
  2. 志愿失灵论第20页
  3. 治理和善治理论第20-21页
  4. 政治参与理论第21-22页
 (二)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第22-25页
  1. 推动政治民主化建设第22-23页
  2.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精简第23-24页
  3. 推动责任政府的建设第24-25页
 (三) 扶助弱势群体,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25-27页
三、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第27-34页
 (一) 萌芽时期——我国古代非政府组织第27-29页
 (二) 探索时期第29-30页
 (三) 政府严格管制时期第30-31页
 (四) 引导发展时期第31-34页
四、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关系面临的问题第34-44页
 (一)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存在不信任第34-36页
  1. 政府支持的偏向性导致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不信任第34-35页
  2.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存在不信任第35-36页
 (二) 政府在搭建互动合作平台中的缺失第36-39页
  1. 政府管理机制繁杂,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第36-38页
  2. 法律规范的缺位第38-39页
 (三)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在相互监督中存在不平等性第39-40页
 (四) 我国非政府组织自身弱点限制了互动合作的深度第40-44页
  1. 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第40页
  2. 非政府组织的资源短缺第40-42页
  3.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缺失第42-44页
五、促进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的对策第44-58页
 (一)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建立“共同使命”第44-46页
 (二) 政府主动创造良好的互动合作平台第46-51页
  1. 政府转变对非政府组织的认知观念第46-47页
  2. 控制型管理向引导型管理转变第47-48页
  3. 对非政府组织给予政策性支持第48-49页
  4. 重视立法,保障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第49-50页
  5. 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竞争机制第50-51页
  6. 完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第51页
 (三) 非政府组织增强自身能力以促成互动合作的实现第51-58页
  1. 资金募集渠道多元化第51-53页
  2. 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第53-55页
  3. 增强自身的独立性第55-56页
  4. 培养责任感,完善自身的问责制度第56-57页
  5. 各项信息的有效公开第57-58页
六、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关系的展望第58-62页
 (一) 对于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趋势的展望第58-59页
  1. 我国官办非政府组织发展趋势的展望第58页
  2. 我国非官办非政府组织发展趋势的展望第58-59页
 (二) 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关系的发展趋势第59-62页
  1. 整合性公共服务概述第59-60页
  2. 伙伴关系概述第60页
  3. 二者关系的发展趋势第60-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开放型政府建设研究--兼论日本有关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问题研究--以苏州市M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