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无导线输电论文

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分类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1页
 §1-3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主要问题第21-23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3-25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第26-50页
 §2-1 耦合模理论基础第26-30页
  2-1-1 耦合模基本原理第26-27页
  2-1-2 耦合模方程第27-28页
  2-1-3 强耦合与弱耦合第28-30页
 §2-2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模型第30-40页
  2-2-1 振荡系统耦合模方程第30-32页
  2-2-2 无损振荡系统耦合模方程第32-36页
  2-2-3 有损振荡系统耦合模方程第36-40页
 §2-3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效率分析第40-44页
 §2-4 多用户能量传输模型分析第44-47页
 §2-5 带中继线圈的能量传输模型分析第47-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基本特性第50-60页
 §3-1 频率特性分析第50-53页
 §3-2 距离特性分析第53-56页
  3-2-1 轴向距离特性第53-55页
  3-2-2 径向距离特性第55-56页
 §3-3 方向特性分析第56-57页
 §3-4 功率效率分析第57-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大功率无线电能高效传输方法第60-71页
 §4-1 大功率高频电源设计第60-63页
  4-1-1 电力电子逆变式高频电源第60-61页
  4-1-2 功率放大式高频电源第61-63页
 §4-2 阻抗匹配第63-67页
  4-2-1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第63-65页
  4-2-2 负载阻抗匹配第65-66页
  4-2-3 自适应阻抗匹配网络的研究第66-67页
 §4-3 谐振频率鲁棒性控制第67-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实验系统设计第71-87页
 §5-1 总体设计方案第71-72页
 §5-2 信号发生电路设计第72-75页
 §5-3 功率放大器设计第75-81页
  5-3-1 小功率功放设计第75-76页
  5-3-2 中等功率功放设计第76-78页
  5-3-3 大功率功放设计第78-81页
 §5-4 阻抗匹配系统设计第81-83页
  5-4-1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阻抗分析第81-82页
  5-4-2 阻抗匹配网络设计第82-83页
 §5-5 发射与接收系统设计第83-86页
  5-5-1 高频线圈特性第83页
  5-5-2 高频电容的选取第83-84页
  5-5-3 谐振器的设计第84-86页
 §5-6 整流、调压系统设计第86页
 §5-7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实验研究与结果第87-107页
 §6-1 频率特性的实验研究第87-89页
 §6-2 距离特性的实验研究第89-97页
  6-2-1 轴向距离与线圈参数的关系第89-92页
   6-2-1-1 线圈半径对轴向距离的影响第89-90页
   6-2-1-2 线圈线径对轴向距离的影响第90-91页
   6-2-1-3 线圈电导率对轴向距离的影响第91-92页
  6-2-2 径向距离特性第92-94页
  6-2-3 中继线圈实验第94-96页
  6-2-4 线圈优化设计方法第96-97页
 §6-3 方向性的实验研究第97-101页
  6-3-1 过耦合时偏转角度对接收电压的影响第97-98页
  6-3-2 临界耦合时偏转角度对接收电压的影响第98-99页
  6-3-3 欠耦合时偏转角度对接收电压的影响第99-101页
 §6-4 阻抗匹配特性的实验研究第101-104页
  6-4-1 传输系统参数对阻抗的影响第101-103页
   6-4-1-1 频率 f 对传输功率和效率的影响第101-102页
   6-4-1-2 M23对传输功率和效率的影响第102页
   6-4-1-3 M12与 M34对传输功率和效率的影响第102-103页
  6-4-2 阻抗匹配网络第103-104页
 §6-5 干扰物的实验研究第104-105页
  6-5-1 穿透性实验第104-105页
  6-5-2 电磁干扰物实验第105页
 §6-6 多负载实验研究第105-106页
 §6-7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09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107-108页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08页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R电机相间互感特性及间接位置检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