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言 | 第9-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2 伊朗重要的战略地位 | 第12-14页 |
·亚非欧大陆的“十字路口” | 第12页 |
·扼守世界能源“咽喉” | 第12-14页 |
3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和演变历程 | 第14-17页 |
·美国助推伊朗核计划 | 第14页 |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核计划在挫折中前进 | 第14-15页 |
·伊朗核危机的出现 | 第15-16页 |
·伊朗核危机进一步升级 | 第16-17页 |
4 地缘视角下的伊朗核问题实质 | 第17-23页 |
·伊朗核问题实质上是伊美国家关系问题 | 第17-18页 |
·伊朗在美国地缘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 第18-21页 |
·伊朗坚持核开发的地缘战略考量 | 第21-23页 |
5. 地缘视角下的大国伊核政策 | 第23-29页 |
·俄罗斯的伊核政策及其地缘考量 | 第23-24页 |
·欧盟的伊核政策及其地缘考量 | 第24-26页 |
·以色列的伊核政策及其地缘考量 | 第26页 |
·印度的伊核政策及其地缘考量 | 第26-27页 |
·日韩的伊核政策及其地缘考量 | 第27-28页 |
·中国的伊朗核政策及地缘战略考量 | 第28-29页 |
6. 中东地缘政治新形势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 | 第29-36页 |
·中东地缘形势新特点 | 第29-32页 |
·地缘新形势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 | 第32-36页 |
7. 伊朗核问题发展演变趋势的预测 | 第36-39页 |
·目前美国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 第36页 |
·制裁、渗透、威慑将是美国近期的主要策略 | 第36-37页 |
·伊朗核危机再次陷入“紧张—缓和—再紧张—再缓和”的“无限死循环”可能性极大 | 第37-39页 |
8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图一:亚非欧大陆的“十字路口” | 第44页 |
图二:霍尔木兹海峡地缘形势图 | 第44-45页 |
图三:亚非欧大陆“十字路口” | 第45页 |
图四:美国中东势力带示意图 | 第45页 |
图五:美国对中俄大“U”型包围圈假想图 | 第45-46页 |
图六:世界核地图 | 第46页 |
图七:中东动荡形势图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学术研究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