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1-14页 |
(一) 菜谱 | 第11页 |
(二) 实地调查 | 第11-12页 |
(三) 网络资源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开封菜肴的历史和发展 | 第14-16页 |
一、开封地理概况 | 第14页 |
二、开封的饮食文化历史和发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开封菜肴名称命名的修辞手法和开封饮食文化 | 第16-24页 |
一、开封菜肴名称的修辞手法 | 第16-20页 |
(一) 开封菜肴名称中的积极修辞 | 第16-19页 |
(二) 开封菜肴名称中的消极修辞 | 第19-20页 |
二、开封菜肴名称与开封饮食文化 | 第20-24页 |
(一) 开封菜肴名称反映出开封地区丰富多样的烹调方式和方法 | 第20-21页 |
(二) 开封菜肴的名称反映了开封人对菜肴的色美、味美、形美的追求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开封菜肴名称与我国的传统文化 | 第24-30页 |
一、开封菜肴名称体现出了中国五行文化 | 第24页 |
二、开封菜肴名称中的原始神话内涵 | 第24-26页 |
三、开封菜肴名称体现了孔子的饮食文化观 | 第26-30页 |
(一) 原料精 | 第26-27页 |
(二) 加工精 | 第27页 |
(三) 刀法精 | 第27-28页 |
(四) 烹饪技艺精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开封菜肴名称的词汇构成和命名理据 | 第30-40页 |
一、开封菜肴名称的词汇构成分析 | 第30-33页 |
(一) 写实类的 | 第30-31页 |
(二) 写意类的 | 第31-33页 |
二、开封菜肴的命名理据 | 第33-40页 |
(一) 开封菜肴名称的词内理据 | 第33-37页 |
(二) 开封菜肴名称的文化理据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开封菜肴名称的语言规范 | 第40-44页 |
一、开封菜肴名称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二、规范开封菜肴名称的一些建议 | 第41-44页 |
(一) 加大菜肴名称宣传力度 | 第41页 |
(二) 提高饮食工作者的语言文字水平,坚决杜绝使用错别字 | 第41-42页 |
(三) 坚持名实相符的命名原则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