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5页 |
一 国内与有限教学相关的研究 | 第12-14页 |
二 国外与有限教学相关的研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5-16页 |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二 研究有限教学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高中化学有限教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 第18-36页 |
第一节 有限教学的含义 | 第18-24页 |
一 “有限”概念的厘清 | 第18-19页 |
二 什么是有限教学 | 第19-24页 |
三 高中化学有限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24页 |
第二节 有限教学的特点、功能和教学流程 | 第24-36页 |
一 有限教学的特点 | 第24-27页 |
二 有限教学的功能 | 第27-28页 |
三 有限教学的基本教学流程 | 第28-36页 |
第二章 有限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36-44页 |
第一节 有限教学深厚的哲学基础 | 第36-37页 |
一 整体与部分 | 第36-37页 |
二 有限与无限 | 第37页 |
第二节 化学有限教学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 第37-40页 |
一 世界最早的教育教学专著——《学记》 | 第37-38页 |
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8-39页 |
三 发展性教学理论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有限教学的心理学渊源 | 第40-42页 |
一 认知负荷理论 | 第40-41页 |
二 需要理论 | 第41-42页 |
第四节 自组织理论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有限教学的方法——中庸的智慧 | 第44-50页 |
第一节 中庸的基本内涵 | 第44-45页 |
一 中庸的教育思想 | 第44页 |
二 中庸的处事方法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中庸与有限教学的关系 | 第45页 |
第三节 运用中庸的智慧指导有限教学 | 第45-50页 |
第四章 高中化学有限教学的案例 | 第50-60页 |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有限教学案例及评析 | 第50-54页 |
第二节 运用有限教学思想辩证看化学奥赛 | 第54-60页 |
一 化学奥赛的存在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二 化学奥赛的弊端 | 第55页 |
三 用“有限”看奥赛 | 第55-56页 |
四 运用中庸的智慧实施实验班的化学教学 | 第56-60页 |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有限教学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60-72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编写思路 | 第60页 |
第二节 有限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60-67页 |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61页 |
二 高中化学教师实施高中化学有限教学的调查情况 | 第61-67页 |
第三节 化学反应原理核心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 第67-69页 |
第四节 相关性分析及结论 | 第69-72页 |
第六章 运用有限教学优化化学教学 | 第72-78页 |
第一节 树立有限教学的信念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形成民主机制,为化学有限教学创造实行条件 | 第73-74页 |
一 专家引领领导带头 | 第73-74页 |
二 集体备课形成共识 | 第74页 |
第三节 建立化学有限教学的评价机制 | 第74-78页 |
一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中化学教学 | 第74-75页 |
二 加强学生作业管理 | 第75页 |
三 化学有限教学质量评价表 | 第75-7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8-82页 |
第一节 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78页 |
第二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8-80页 |
一 理论方面 | 第78-79页 |
二 实践方面 | 第79-8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的研究方向 | 第80-82页 |
附件1 | 第82-86页 |
附件2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个人简历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