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论文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20页
导论第20-42页
 一、 “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第20-23页
 二、 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意义第23-26页
 三、 “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现状第26-29页
 四、 研究方法第29-32页
 五、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32-39页
 六、 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39-42页
第一章 “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第42-64页
 第一节 “中等收入陷阱”命题真伪观第42-51页
  一、 “陷阱”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第42-45页
  二、 “中等收入陷阱”命题的真伪观第45-51页
 第二节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第51-64页
  一、 学者对“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的探讨第51-53页
  二、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第53-64页
第二章 技术创新与“中等收入陷阱”第64-90页
 第一节 技术创新理论综述第64-70页
  一、 古典经济学家的创新思想第64-65页
  二、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思想第65-66页
  三、 现代技术创新理论第66-69页
  四、 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第70-76页
  一、 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第71-73页
  二、 技术扩散与经济增长第73-76页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中等收入陷阱”第76-90页
  一、 技术创新与“中等收入陷阱”第76-80页
  二、 制度创新与“中等收入陷阱”第80-86页
  三、 技术创新的条件第86-90页
第三章 产业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第90-112页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综述第90-93页
 第二节 高低端产品“剪刀差”与产业结构第93-94页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第94-107页
  一、 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陷阱”第95-97页
  二、 制度创新与“产业结构陷阱”第97-100页
  三、 “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陷阱”第100-102页
  四、 产业结构演进的时序性、联动性与“产业结构陷阱”第102-105页
  五、 基础设施约束与“产业结构陷阱”第105-107页
 第四节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第107-112页
第四章 收入分配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第112-143页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综述第112-118页
  一、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第112-115页
  二、 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第115-118页
 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第118-135页
  一、 收入差距拉大与需求结构第119-126页
  二、 收入差距拉大与技术创新第126-129页
  三、 收入差距拉大与产业结构升级第129-132页
  四、 收入差距拉大与产业资金链第132-134页
  五、 收入差距拉大与财政政策第134-135页
 第三节 中国收入分配失衡的原因第135-143页
  一、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劳动生产率的不同第135-138页
  二、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导致的收入失衡第138-140页
  三、 “工效挂钩”的工资制度导致的收入失衡第140-141页
  四、 “高管高薪”导致收入失衡第141-143页
第五章 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特征与成功跨越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比较第143-190页
 第一节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特征第143-160页
  一、 日本实现跨越的经济结构特征第146-154页
  二、 韩国的经济结构特征第154-160页
 第二节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典型国家的经济特征第160-169页
  一、 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第161-165页
  二、 拉美过度城市化第165-167页
  三、 社会贫富差距大第167-169页
 第三节 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特征第169-190页
  一、 产业结构特征第169-177页
  二、 收入结构特征第177-180页
  三、 城市化水平第180-184页
  四、 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第184-185页
  五、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第185-190页
第六章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发展战略第190-234页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反思第190-207页
  一、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第190-201页
  二、 中国经济增长战略存在的问题第201-207页
 第二节 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宏观环境第207-214页
  一、 转变经济发展理念第208-211页
  二、 突破体制障碍,实现制度创新第211-214页
 第三节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对策第214-234页
  一、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第215-221页
  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第221-224页
  三、 实现包容性增长,缩小收入差距第224-229页
  四、 维护低碳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第229-234页
结论第234-23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37-238页
参考文献第238-265页

论文共2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长吉为例
下一篇: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撑能力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