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一、 导论 | 第10-15页 |
| (一) 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 第10-12页 |
| 1. 选题的理由 | 第10-11页 |
| 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二、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述 | 第15-22页 |
| (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界定 | 第15-18页 |
|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念 | 第15-16页 |
|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征 | 第16-17页 |
|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7-18页 |
| (二)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法律原因 | 第18-22页 |
| 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9-20页 |
| 2.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法律原因 | 第20-22页 |
| 三、 国内外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 第22-30页 |
| (一) 我国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 第22-25页 |
| 1. 《宪法》和《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 2. 环境保护单行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23页 |
| 3.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规定 | 第23-24页 |
| 4. 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规定 | 第24-25页 |
| (二) 国外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 第25-28页 |
| 1. 日本 | 第25-26页 |
| 2. 美国 | 第26-27页 |
| 3. 欧盟 | 第27-28页 |
| (三) 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规定的比较 | 第28-30页 |
| 1. 法律体系上的比较 | 第28页 |
| 2. 管理体制上的比较 | 第28-29页 |
| 3. 法律内容上的比较 | 第29-30页 |
| 四、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 | 第30-33页 |
| (一)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立法模式 | 第30-31页 |
| (二)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31-33页 |
| 1. 环境优先原则 | 第31-32页 |
| 2. 风险预防原则 | 第32页 |
| 3. 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 第32-33页 |
| 五、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33-45页 |
| (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预防控制性制度 | 第33-38页 |
|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和预警制度 | 第33-35页 |
| 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35页 |
| 3.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第35-37页 |
| 4. 清洁生产制度 | 第37-38页 |
| (二)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支持保障性制度 | 第38-43页 |
| 1.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估制度 | 第38-39页 |
| 2. 土壤重金属污染重点整治区制度 | 第39页 |
| 3. 环境标准制度 | 第39-40页 |
| 4.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制度 | 第40-43页 |
| (三) 土壤重金属污染恢复补救性制度 | 第43-45页 |
| 1.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和整治制度 | 第43-44页 |
| 2. 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制度 | 第44-45页 |
| 六、 结语 | 第45-46页 |
| 注释 | 第46-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