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混凝土结构裂缝种类 | 第10-11页 |
·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和特点 | 第11-12页 |
·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定义 | 第11-12页 |
·超长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 第12页 |
·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开裂机理 | 第12-17页 |
·混凝土收缩的机理和种类 | 第13-14页 |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收缩应力与开裂机理 | 第16-17页 |
·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研究现状 | 第17-33页 |
·混凝土收缩抗裂性能研究 | 第17-24页 |
·混凝土内部湿度场研究 | 第24-28页 |
·混凝土收缩应变、应力及开裂研究 | 第28-3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混凝土自由收缩试验 | 第35-49页 |
·试验规划与设计 | 第35-38页 |
·试验规划 | 第35页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35-36页 |
·试验原材料 | 第36-38页 |
·试验设备与仪器 | 第38页 |
·收缩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38-40页 |
·试件制备 | 第38-39页 |
·收缩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混凝土收缩率的计算与处理 | 第40页 |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粉煤灰、矿粉对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纤维、膨胀剂对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混凝土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 第43-44页 |
·矿粉掺量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 第44-45页 |
·纤维、膨胀剂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 第45-47页 |
·环境温湿度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混凝土干燥收缩预测模型 | 第49-75页 |
·国内外干燥收缩预测模型 | 第49-55页 |
·美国ACI 209 模型 | 第49-50页 |
·Bazant B3 模型 | 第50-51页 |
·CEB-FIP 90 模型 | 第51-52页 |
·英国BS5400 模型 | 第52页 |
·GL2000 模型 | 第52-53页 |
·日本JSCE模型 | 第53-54页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模型 | 第54-55页 |
·王铁梦模型 | 第55页 |
·干燥收缩预测模型比较分析 | 第55-65页 |
·基本表达式 | 第55-56页 |
·各模型考虑的影响因素 | 第56-59页 |
·既有干燥收缩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对比 | 第59-65页 |
·考虑粉煤灰、矿粉掺量的干缩预测模型 | 第65-73页 |
·时间进程函数的校正 | 第66-68页 |
·预计收缩终值及其方程的改进 | 第68-70页 |
·建议模型及其检验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混凝土自由收缩试验有限元模拟 | 第75-100页 |
·多孔介质湿度场及收缩应变场理论 | 第75-83页 |
·湿度场微分控制方程 | 第75-77页 |
·湿度场边值条件 | 第77-78页 |
·湿度场的相关计算参数 | 第78-80页 |
·湿度场的有限元求解格式 | 第80-81页 |
·收缩应变与湿度的关系 | 第81页 |
·混凝土湿度场与温度场对比 | 第81-83页 |
·混凝土收缩计算参数反演 | 第83-85页 |
·反向分析方法 | 第83-84页 |
·基于ANSYS的优化分析 | 第84-85页 |
·混凝土收缩试验的有限元分析 | 第85-99页 |
·计算参数的选择及基本假定 | 第85-86页 |
·混凝土收缩有限元模型 | 第86-88页 |
·反向分析方案 | 第88-89页 |
·参数反演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9-94页 |
·湿度场数值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94-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井口槽收缩有限元模拟 | 第100-141页 |
·钢筋混凝土井口槽的有限元模型 | 第100-108页 |
·井口槽概况 | 第100-102页 |
·单元 | 第102-104页 |
·混凝土材料破坏准则 | 第104页 |
·混凝土和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104-107页 |
·边界条件 | 第107-108页 |
·原配合比与优化配合比条件下的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108-125页 |
·湿度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5页 |
·结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15-125页 |
·后浇带对井口槽结构的影响 | 第125-139页 |
·湿度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25-131页 |
·结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31-139页 |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4页 |
·结论 | 第141-143页 |
·展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