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农业社区设计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7页 |
·新农村建设——中国城镇化的必经之路 | 第10-12页 |
·“十二五”规划——粗放式建设的深刻反思 | 第12-15页 |
·可持续乡村——社会转型期的理性选择 | 第15-17页 |
·课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32页 |
·研究对象:“可持续农业社区” | 第26-27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32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32-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34-36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可持续农业社区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7-50页 |
·协调发展的城乡观:田园城市 | 第37-41页 |
·模型主要参数 | 第37-39页 |
·早期城乡协调观念的体现 | 第39-41页 |
·自然主义的乡村观:广亩城市 | 第41-45页 |
·模型主要参数 | 第41-43页 |
·自然主义乡村观的体现 | 第43-45页 |
·可持续的社区形态:新城市主义 | 第45-48页 |
·模型主要参数 | 第45-47页 |
·社区可持续发展观的体现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传统农村的生态观本质 | 第50-97页 |
·尊重自然 | 第50-56页 |
·村庄选址与地形地貌 | 第50-51页 |
·地方形式与气候条件 | 第51-54页 |
·小尺度空间与紧凑式布局 | 第54-56页 |
·熟人社会 | 第56-61页 |
·地缘与血缘 | 第56-57页 |
·劳动协作 | 第57-59页 |
·土的要素 | 第59-61页 |
·案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活圈 | 第61-72页 |
·陕西韩城党家村 | 第61-66页 |
·河北成安北鱼口村 | 第66-72页 |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传统农业居住形态 | 第72-95页 |
·空间句法与空间组构 | 第72-75页 |
·组构的定量化描述 | 第75-79页 |
·空间载体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 | 第79-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四章 乡村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 第97-114页 |
·城镇化与乡村变迁 | 第97-103页 |
·乡村发展的政策动因 | 第97-100页 |
·农民离土与城乡差距扩大 | 第100-103页 |
·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 第103-105页 |
·无序建设,特色缺失 | 第103-104页 |
·人口压力,生态失衡 | 第104-105页 |
·发达国家乡村建设得与失 | 第105-113页 |
·先破后立的乡村社区 | 第105-106页 |
·英国:从乡村衰落到多元重组 | 第106-108页 |
·美国:郊区蔓延与传统回归 | 第108-110页 |
·英、美可持续乡村建设案例 | 第110-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五章 可持续农业社区的模型建构 | 第114-157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的规划哲学 | 第114-118页 |
·到哪里去的问题 | 第114-116页 |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第116-118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的三层涵义 | 第118-133页 |
·农业形态 | 第118-124页 |
·可持续性 | 第124-129页 |
·社区意义上的村落 | 第129-133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的合理规模 | 第133-155页 |
·空间规模的相关讨论 | 第133-137页 |
·规模指标与可持续发展 | 第137-146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合理规模综合分析 | 第146-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第六章 理想与行动:可持续农业社区设计实践 | 第157-186页 |
·设计内容、原则与目标 | 第157-161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设计的内容 | 第157-160页 |
·设计原则与整体目标 | 第160-161页 |
·案例研究:以保定大汲店项目为例 | 第161-181页 |
·项目前期调研 | 第161-165页 |
·总体目标、存在问题及规划思路 | 第165-167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模型的建立 | 第167-181页 |
·实施方法与适宜技术 | 第167-177页 |
·可持续形态与空间校验 | 第177-181页 |
·与新农村建设案例的比较 | 第181-185页 |
·天津华明镇项目 | 第181-184页 |
·经济模型 VS 生态模型 | 第184-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185-186页 |
第七章 可持续农业社区发展评价 | 第186-213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86-192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发展评价的目标 | 第186-187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87-189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189-192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发展评价方法 | 第192-199页 |
·评价方法综述 | 第192-194页 |
·ANP 理论模型综述 | 第194-199页 |
·可持续农业社区发展 ANP 模型 | 第199-211页 |
·内部网络层次结构 | 第201-202页 |
·网络层次模型的构建 | 第202-204页 |
·网络层次模型的求解 | 第204-21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1-21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13-21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6-225页 |
图表来源 | 第225-236页 |
附件 调查问卷 | 第236-24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240-241页 |
致谢 | 第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