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工作装置现代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装载机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装载机工作装置现代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装载机工作装置概述 | 第17-22页 |
·装载机的分类 | 第17-19页 |
·装载机的典型工况 | 第19-20页 |
·装载机工作装置基本结构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载机工作装置数据库系统设计 | 第22-44页 |
·装载机工作装置数据库系统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关系型数据库 | 第23-24页 |
·装载机工作装置数据库系统设计 | 第24-28页 |
·设计原则 | 第24页 |
·总体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原始数据简介及数据分类方法 | 第25-28页 |
·装载机工作装置数据库系统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28-41页 |
·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 第28-29页 |
·自定义新工具栏类 | 第29-30页 |
·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 第30-35页 |
·查询模块功能实现 | 第35-39页 |
·文件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 第39-40页 |
·帮助模块功能实现 | 第40-41页 |
·程序的运行与测试 | 第41-42页 |
·生成可执行文件 | 第41页 |
·程序的发布 | 第41-42页 |
·操作流程测试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基于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参数化建模 | 第44-67页 |
·产品设计方法概述 | 第44-46页 |
·设计理论与方法 | 第44-45页 |
·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 | 第45-46页 |
·基于 Pro/E 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 | 第46-48页 |
·骨架模型的建立 | 第48-60页 |
·建立组件模型 | 第48-49页 |
·建立运动骨架模型 | 第49页 |
·建立标准骨架模型 | 第49-52页 |
·建立主体骨架模型及定义运动副约束 | 第52-60页 |
·在骨架模型中创建零部件实体 | 第60-64页 |
·创建动臂实体 | 第60-63页 |
·创建摇臂实体 | 第63页 |
·创建其余零部件实体 | 第63-64页 |
·运用布局文件驱动参数 | 第64-66页 |
·建立布局 | 第64-65页 |
·声明布局 | 第65页 |
·定义参数关系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装载机工作装置二次开发 | 第67-79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67页 |
·CAD 系统结构框架 | 第67-71页 |
·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67-69页 |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 第69-71页 |
·CAD 系统的实现 | 第71-78页 |
·VB 与 Pro/E 之间的数据连接 | 第71-72页 |
·工作目录的设置与查询 | 第72-73页 |
·模型设计模块的实现 | 第73-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装载机工作装置动力学仿真 | 第79-88页 |
·装载机卸料工况下的冲击问题 | 第79-80页 |
·基于 ADAMS 的动态特性分析方法 | 第80-81页 |
·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 | 第81-85页 |
·将 Pro/E 模型导入 ADAMS 的方法 | 第81页 |
·Pro/E 与 ADAMS 之间的接口程序 | 第81-83页 |
·定义驱动及外部载荷 | 第83-85页 |
·动态载荷动力学仿真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8-89页 |
工作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