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综述 | 第11-15页 |
|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的意义 | 第11页 |
| ·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概述 | 第11-12页 |
| ·现行药品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 ·标准提高工作内容及目标 | 第12-13页 |
| ·现行药品质量标准提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 第2章 复方银翘氨酚维C片概述 | 第15-22页 |
| ·复方银翘氨酚维C片概述 | 第15-16页 |
| ·复方银翘氨酚维C片处方组份概述 | 第16-19页 |
| ·对乙酰氨基酚 | 第16页 |
| ·马来酸氯苯那敏 | 第16-17页 |
| ·维生素C | 第17页 |
| ·银翘浸膏 | 第17-18页 |
| ·挥发油 | 第18-19页 |
| ·复方银翘氨酚维C片不良反应概述 | 第19页 |
| ·复方银翘氨酚维C片现行质量标准概述 | 第19-22页 |
| ·现行质量标准 | 第19-20页 |
| ·现行质量标准分析 | 第20页 |
| ·现行质量标准不足 | 第20-22页 |
| 第3章 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 第22-27页 |
| ·药品质量标准内容 | 第22页 |
| ·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 第22页 |
| ·化学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 第22页 |
| ·中西药复方制剂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 第22页 |
| ·药品质量标准要求 | 第22-26页 |
| ·名称 | 第22-23页 |
| ·处方 | 第23页 |
| ·制法 | 第23页 |
| ·性状 | 第23-24页 |
| ·鉴别 | 第24页 |
| ·检查 | 第24-25页 |
| ·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 第4章 复方银翘氨酚维C片质量标准研究 | 第27-56页 |
| ·连翘苷的薄层鉴别 | 第27-29页 |
| ·试剂与试药 | 第27页 |
|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27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7-28页 |
| ·空白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页 |
| ·维生素C的薄层鉴别 | 第29-31页 |
| ·试剂与试药 | 第29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 ·空白溶液的制备 | 第29-30页 |
|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 ·结果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1页 |
| ·HPLC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绿原酸含量 | 第31-42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31页 |
| ·实验原理 | 第31-32页 |
| ·色谱条件 | 第32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2-33页 |
| ·结果 | 第33-40页 |
| ·讨论 | 第40-42页 |
|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 第42-46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42页 |
| ·实验原理 | 第42-43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 ·结果 | 第43-45页 |
| ·讨论 | 第45-46页 |
| ·溶出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 第46-56页 |
| ·仪器及试药 | 第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 ·结果 | 第47-50页 |
| ·讨论 | 第50-56页 |
| 第5章 复方银翘氨酚维C片提高后质量标准 | 第56-59页 |
|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