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26页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10-12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2-23页 |
三、方法与思路 | 第23-26页 |
第一章 民国以前的卫生观念与卫生管理 | 第26-48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卫生观念与卫生行为 | 第26-37页 |
一、传统之卫生观念 | 第26-31页 |
二、传统之卫生行为 | 第31-34页 |
三、西医东渐与近代公共卫生观念的萌芽 | 第34-37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卫生管理 | 第37-48页 |
一、传统时代的国家医政组织及其特点 | 第37-42页 |
二、传统时代的国家与公共卫生 | 第42-44页 |
三、近代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初步形成 | 第44-48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江西的卫生组织与管理 | 第48-87页 |
第一节 组织与体系——民国江西卫生行政组织体系 | 第48-58页 |
一、民国时期全国卫生行政组织概要 | 第48-50页 |
二、民国江西卫生行政组织体系 | 第50-58页 |
第二节 “制度”与“规训” #49——民国江西卫生法规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 第58-63页 |
一、民国江西卫生法律体系的形成 | 第58-59页 |
二、民国江西卫生法规体系的特点 | 第59-61页 |
三、民国卫生法律建设之反思 | 第61-63页 |
第三节 管理与培养 #54一 民国江西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第63-79页 |
一、民国江西卫生人力资源概况 | 第63-67页 |
二、民国江西卫生人员管理及任用 | 第67-72页 |
三、医事教育与培训——卫生人员的培养 | 第72-79页 |
第四节 民国江西卫生经费及基层卫生组织收费分析 | 第79-87页 |
一、民国江西全省卫生经费概况 | 第79-84页 |
二、基层卫生服务组织的收费分析 | 第84-87页 |
第三章 民国江西公共卫生事业之发展 | 第87-129页 |
第一节 民国江西卫生医疗与卫生防疫事业 | 第87-103页 |
一、卫生医疗 | 第87-91页 |
二、卫生防疫 | 第91-103页 |
第二节 民国江西妇幼卫生与学校卫生 | 第103-115页 |
一、妇幼卫生 | 第103-107页 |
二、学校卫生 | 第107-115页 |
第三节 民国江西环境卫生与卫生教育事业 | 第115-129页 |
一、环境卫生的改良与建设 | 第115-123页 |
二、卫生教育与卫生运动 | 第123-129页 |
第四章 公共卫生与国家政治 | 第129-159页 |
第一节 国家与卫生 | 第129-144页 |
一、“病夫”之喻——卫生与民族性的隐喻 | 第129-133页 |
二、国家“卫生”——公医制度 | 第133-140页 |
三、卫生与红色政权——以20世纪30年代江西苏区的卫生防疫为中心 | 第140-144页 |
第二节 卫生与国民性改造——以南昌新生活运动为中心 | 第144-159页 |
一、清洁·规矩·规训——南昌市新生活运动 | 第144-150页 |
二、国民性改造 | 第150-155页 |
三、新生活运动失败之原因 | 第155-159页 |
第五章 公共卫生与社会变迁 | 第159-204页 |
第一节 “亦新亦旧”——复杂的多元社会 | 第159-180页 |
一、两个“范式的斗争”——中西医的冲突 | 第159-166页 |
二、“亦新亦旧”——新旧并存的图景 | 第166-177页 |
三、诠释——从“大传统”与“小传统”想起 | 第177-180页 |
第二节 冲突与沉淀 | 第180-190页 |
一、“行政化”与“弥散”的冲突 | 第180-183页 |
二、两个案例——“制度化”的后面 | 第183-186页 |
三、沉淀——控制与牵制、渗透与制衡的整合 | 第186-190页 |
第三节 “世事浮云多变迁”——卫生与社会变迁 | 第190-204页 |
一、医生群体的变迁 | 第190-196页 |
二、医疗空间的转换 | 第196-200页 |
三、新的卫生理念的形成 | 第200-204页 |
结语 | 第204-217页 |
一、公共卫生与国家权力 | 第204-210页 |
1. 国家权力的扩张 | 第204-205页 |
2. 西医“霸权话语”的确立 | 第205-206页 |
3. 现实与虚拟之间——民国公共卫生建设事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第206-210页 |
二、公共卫生与社会变迁 | 第210-217页 |
1. 社会变迁加速了公共卫生现代化进程 | 第210-211页 |
2. 公共卫生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社会发展进步 | 第211-212页 |
3. 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凸显了近代中国变迁的特点 | 第212-217页 |
附录 | 第217-281页 |
附表1 江西省卫生行政系统表(1937年) | 第218-219页 |
附表2 江西各县县立医院或诊疗所状况表(1935年8月制) | 第219-225页 |
附表3 江西农村服务区关系系统图 | 第225-226页 |
附表4 民国中央及江西省主要卫生法规表 | 第226-228页 |
附表5 国内医校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 第228-229页 |
附表6 江西省立助产学校教职员一览表 | 第229-231页 |
附表7 江西各县卫生院工作简要统计表(1937年) | 第231-235页 |
附表8 江西各农村卫生组及保健所工作简要统计表(1937年) | 第235-237页 |
附表9 1939年江西各县卫生院所治疗疾病分类统计 | 第237-239页 |
附表10 1940年江西各县卫生院所治疗疾病分类统计 | 第239-241页 |
附录11 南昌市医师注册规则 | 第241-242页 |
附表12 民国时期全国防疫组织系统图表 | 第242-243页 |
附表13 各地疫情旬报表(样表) | 第243-244页 |
附表14 江西省历年鼠疫流行情况(1941-1946年) | 第244-245页 |
附录15 学校卫生实施方案 | 第245-255页 |
附表16 省立中学校医一览表(1929年) | 第255-256页 |
附表17 县第〇区〇〇乡镇〇保初期环境卫生工作月报表(样表) | 第256-257页 |
附录18 工合社应如何注意卫生 | 第257-259页 |
附录19 公路卫生须知 | 第259-261页 |
附表20 江西全省医药卫生人员人数统计 | 第261-262页 |
附表21 南昌市中西医生调查表 | 第262-280页 |
1. 江西省会公安局第一分局西医调查表 | 第262-265页 |
2. 南昌市公安局第二分局中西医师调查表 | 第265-267页 |
3. 省会公安局第三分局中西医师调查表 | 第267-268页 |
4. 江西省会公安局第四分局境内中西医调查表 | 第268-270页 |
5. 江西省会公安局第五分局中西医士调查表 | 第270-273页 |
6. 江西省会公安局第六分局中西医师调查表 | 第273-274页 |
7. 江西省会公安局第七分局辖内中西医师调查表 | 第274-276页 |
8. 江西省会公安局第八分局境内中西医生一览表 | 第276-278页 |
9. 江西省会公安局第九分局界内中西医师调查表 | 第278-279页 |
10. 江西省会公安局牛行特设分局界内中西医调查表 | 第279-280页 |
附表22 江西省立医专附属医院现任职员一览表(1928年) | 第280-281页 |
参考文献 | 第281-293页 |
后记 | 第293-295页 |
附件 | 第2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