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国外城市更新研究 | 第15-17页 |
·国内城市更新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比较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8页 |
·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城市更新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20-26页 |
·城市更新的内涵 | 第20-23页 |
·城市更新的动力 | 第21-22页 |
·城市更新的内容 | 第22页 |
·城市更新的方式 | 第22-23页 |
·城市更新的目的 | 第23页 |
·城市更新的原则 | 第23-24页 |
·方式的多样化原则 | 第23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3页 |
·目的全面性原则 | 第23页 |
·共同参与原则 | 第23-24页 |
·科学规划原则 | 第24页 |
·城市更新理论 | 第24-25页 |
·以大规模拆建为主的形体规划理论 | 第24页 |
·以渐进式改造为主的人本主义理论 | 第24-25页 |
·以多目标和谐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问题及成因 | 第26-37页 |
·我国城市更新的历程 | 第26-30页 |
·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初期到1978年):政府主导的旧城改造 | 第26-27页 |
·经济转型期(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恢复城市规划与进行城市改造体制改革 | 第27页 |
·经济深化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地产开发与经营主导的城市改造 | 第27-30页 |
·我国城市更新的特征 | 第30-32页 |
·中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过城市发展的历史断裂 | 第30页 |
·城市化与城市更新两股洪流交织,城市化的完成需要借助城市更新 | 第30-31页 |
·城市更新速度快、规模庞大 | 第31页 |
·城市更新产生的问题集中、涉及面广 | 第31-32页 |
·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问题 | 第32-34页 |
·形象工程泛滥 | 第32页 |
·扭曲社会关系和利益结构,催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 第32-33页 |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遭受破坏 | 第33-34页 |
·城市旧城区社区大量解体,被拆迁区原住民社会成本增加 | 第34页 |
·城市更新问题的成因 | 第34-36页 |
·城市更新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4-35页 |
·城市更新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 第35页 |
·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不科学 | 第35页 |
·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2页 |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历程 | 第37-40页 |
·基于形体规划思想的拆旧建新式改造阶段 | 第37-38页 |
·基于人本思想的渐进式综合改造阶段 | 第38-39页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和谐更新阶段 | 第39-40页 |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1页 |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 | 第40页 |
·正确定位政府角色,保障公众的参与 | 第40-41页 |
·注重多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历史文化的保护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我国城市更新的优化和管理 | 第42-49页 |
·城市更新优化前提考量 | 第42-44页 |
·认清我国城市更新的大背景 | 第42-43页 |
·城市更新是物质性更新与非物质性更新的结合 | 第43页 |
·城市规划主导城市更新 | 第43页 |
·多方利益主体参与到城市更新中 | 第43页 |
·注重社会财富灭失与使用价值剩余考量 | 第43-44页 |
·城市更新的优化管理 | 第44-48页 |
·重新界定城市更新中的公共管理 | 第44-45页 |
·编制合理的城市规划 | 第45-46页 |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6页 |
·保障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 | 第46-47页 |
·尊重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强化城市的文化特征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