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 1 章 绪论 | 第14-27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2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22-2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5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第 2 章 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经济结构的内涵 | 第27-30页 |
·产业结构 | 第27-28页 |
·国内生产总值结构 | 第28页 |
·国内生产总值项目结构 | 第28-29页 |
·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和资本形成结构 | 第29-30页 |
·我国经济结构现状实证研究 | 第30-34页 |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 第30-31页 |
·数据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第 3 章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52页 |
·经济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37-41页 |
·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38-40页 |
·国内生产总值项目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经济结构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4页 |
·经济结构直接影响因素的识别与赋权 | 第41-43页 |
·经济结构直接影响因素的层次模型 | 第43-44页 |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经济结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第44-51页 |
·经济结构综合影响因素的识别与赋权 | 第44-45页 |
·经济结构间接影响因素的邻接矩阵与可达矩阵 | 第45-48页 |
·经济结构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分析 | 第48-51页 |
·本章小节 | 第51-52页 |
第 4 章 我国经济结构支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第52-61页 |
·我国经济结构的关系模型研究 | 第52-55页 |
·产业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的关系模型构建 | 第52-53页 |
·产业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项目结构的关系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项目结构的关系模型构建 | 第54-55页 |
·我国经济结构支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55-57页 |
·模型要素和基本假设 | 第55页 |
·我国经济结构支持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55-57页 |
·我国经济系统结构支持系统动力学仿真与模型检验 | 第57-59页 |
·变量数据的获取及变量关系 | 第57-58页 |
·我国经济结构支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检验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 5 章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及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 第61-78页 |
·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的途径分析 | 第61-66页 |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分析 | 第61-62页 |
·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形势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62-65页 |
·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的基本途径分析 | 第65-66页 |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系统的冲击机制研究 | 第66-69页 |
·外贸的冲击机制 | 第66-67页 |
·投资的冲击机制 | 第67-69页 |
·消费的冲击机制研究 | 第69页 |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情景仿真研究 | 第69-77页 |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届定 | 第69-70页 |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70-73页 |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政策情景分析与仿真 | 第73-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 6 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设计 | 第78-100页 |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目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假设 | 第78-79页 |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目标设计的总体战略依据 | 第78-79页 |
·总体战略目标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目标设计的基本假设 | 第79页 |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 第79-87页 |
·目标函数 | 第79-80页 |
·约束函数 | 第80-85页 |
·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 | 第85-87页 |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的数据获取与求解 | 第87-92页 |
·常数变量的数据获取 | 第87-90页 |
·有容忍度的分层序列加权法多目标规划方法 | 第90-92页 |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多目标规划解 | 第92-98页 |
·目标的优化程度 | 第92-93页 |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 第93-96页 |
·国内生产总值结构调整目标 | 第96页 |
·国内生产总值项目结构调整目标 | 第96-97页 |
·投资结构调整目标 | 第97-98页 |
·本章小节 | 第98-100页 |
第 7 章 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100-109页 |
·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100-101页 |
·模型构建的目标与假设 | 第100页 |
·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过程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 第100-101页 |
·变量解释与数据赋值 | 第101-103页 |
·输入变量 | 第102页 |
·状态变量 | 第102-103页 |
·辅助变量关系 | 第103页 |
·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过程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103-108页 |
·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仿真 | 第103-105页 |
·主要仿真结果分析 | 第105-108页 |
·本章小节 | 第108-109页 |
第 8 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研究 | 第109-128页 |
·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方案与总体策略 | 第109-111页 |
·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方案 | 第109页 |
·目标方案下的影响因素调整结构图 | 第109-111页 |
·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策略 | 第111页 |
·体制和制度保障 | 第111-117页 |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 第111-112页 |
·完善税法制度 | 第112-114页 |
·健全市场化机制 | 第114-115页 |
·构建民生保障体系 | 第115-117页 |
·要素支持策略 | 第117-124页 |
·产业支持策略 | 第117-119页 |
·投资调整策略 | 第119-121页 |
·消费刺激政策 | 第121-123页 |
·国际贸易政策 | 第123-124页 |
·微观发展策略 | 第124-127页 |
·企业盈利能力发展策略 | 第124-125页 |
·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发展策略 | 第125-127页 |
·本章小节 | 第127-128页 |
结论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