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晶体学论文

晶体中的电负性标度及其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31页
   ·电负性概念的发展第9-17页
     ·原子电负性第9-15页
     ·离子电负性第15-16页
     ·键电负性第16-17页
   ·电负性与材料设计第17-26页
     ·材料设计的含义第17-18页
     ·化学键与材料设计第18-20页
     ·电负性与化学键的性质第20-21页
     ·电负性与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第21-26页
   ·超硬材料第26-28页
     ·材料的硬度第26-27页
     ·超硬材料的发展第27页
     ·硬度的计算模型第27-28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其意义第28-31页
2 离子电负性及其应用第31-51页
   ·引言第31页
   ·离子电负性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44页
     ·主族元素第38页
     ·过渡元素第38-39页
     ·镧系元素第39-44页
   ·离子电负性的应用第44-50页
     ·Lewis酸强度第44-46页
     ·金属离子的水合自由能第46-48页
     ·三价镧的电荷转移能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3 共价电负性及其应用第51-68页
   ·引言第51页
   ·共价电负性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56页
   ·共价电负性的应用第56-67页
     ·共价晶体的离子性第56-57页
     ·共价晶体的离子能隙第57-58页
     ·共价晶体的弹性模量第58-62页
     ·共价晶体的电子极化率第62-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4 键电负性与超硬材料设计第68-94页
   ·引言第68-69页
   ·键电负性-硬度模型的建立第69-77页
     ·三个层次上对材料硬度本质的探索第69-73页
     ·硬度模型的建立第73-74页
     ·对硬度模型的理解第74-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88页
   ·第Ⅳ族氮化物硬度的研究第88-90页
   ·硬度模型的拓展第90-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结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4页
创新点摘要第104-10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作者简介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管并联等离子体反应器氢氧合成过氧化氢及其用于丙烯催化环氧化反应的研究
下一篇:铝酸盐基质发光材料的制备新工艺及铁杂质猝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