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企业理论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公司治理的文献综述 | 第9页 |
·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评价理论概述 | 第15-30页 |
·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 第15-20页 |
·公司治理的涵义 | 第15页 |
·公司治理的内容 | 第15-16页 |
·四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16-18页 |
·四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 | 第16-17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17-18页 |
·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公司治理的功能 | 第19-20页 |
·本文公司治理范围的界定 | 第20页 |
·内部控制评价理论概述 | 第20-30页 |
·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 | 第20-21页 |
·内部控制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 第21-22页 |
·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 第22-23页 |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 第23-25页 |
·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第3章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的体系 | 第30-38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 第30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 | 第30-32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 | 第32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 | 第32-35页 |
·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 | 第32-34页 |
·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 | 第34-35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 第35-36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的方式 | 第36-38页 |
第4章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53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8-39页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 第38页 |
·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 | 第38页 |
·全面性原则 | 第38-39页 |
·有用性原则 | 第39页 |
·构建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 第39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 | 第39-44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定性评价指标 | 第40-42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指标 | 第42-44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4-53页 |
·设计思路 | 第44-46页 |
·内部控制定性评价指标具体设计思路 | 第44-45页 |
·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指标具体设计思路 | 第45-46页 |
·具体模型建立的过程 | 第46-52页 |
·内部控制定性评价指标具体模型建立的过程 | 第46-50页 |
·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指标具体模型建立的过程 | 第50-52页 |
·综合评价模型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52-53页 |
第5章 构建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建议 | 第53-59页 |
·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奠定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 第53-54页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保障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运行 | 第54-55页 |
·使用数量分析方法,量化内部控制评价结果 | 第55-56页 |
·企业应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ontrol self-assessment CSA) | 第56页 |
·逐步推广风险导向型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 第56-59页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第59-61页 |
·本文结论 | 第59页 |
·不足之处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详细摘要 | 第66-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