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关于TOD模式的研究 | 第12-15页 |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第18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课题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TOD模式及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21-31页 |
·TOD模式的内涵及设计理念 | 第21-24页 |
·TOD模式的含义 | 第21-22页 |
·TOD模式的设计原则 | 第22-23页 |
·TOD的核心思想 | 第23页 |
·TOD模式的设计理念 | 第23-24页 |
·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24-31页 |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第24-26页 |
·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 第26-27页 |
·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回顾 | 第27-28页 |
·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 第28-31页 |
第3章 城镇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TOD模式优势分析 | 第31-43页 |
·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7页 |
·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资源与环境约束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 | 第32-33页 |
·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制约城镇可持续发展 | 第33-34页 |
·资源配置效率低影响城镇可持续发展 | 第34-35页 |
·系统规划欠缺限制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35-37页 |
·可持续发展中一些基本关系仍未理顺 | 第37页 |
·TOD模式的优势分析 | 第37-43页 |
·TOD模式自身的可持续性 | 第38-39页 |
·TOD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39-40页 |
·TOD模式与城市环境 | 第40-41页 |
·TOD模式与绿色能耗 | 第41-43页 |
第4章 TOD模式对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分析 | 第43-57页 |
·TOD模式对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43-46页 |
·TOD模式对改变城镇空间结构的作用 | 第46-50页 |
·我国城镇传统空间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 第47页 |
·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形态 | 第47-48页 |
·紧凑—分散型城市组团的特点 | 第48-49页 |
·TOD模式对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作用 | 第49-50页 |
·TOD模式对建设低碳城市的作用 | 第50-54页 |
·TOD模式的低碳特征 | 第50-52页 |
·TOD模式对建设低碳城市的作用 | 第52-54页 |
·TOD模式对城镇人口再分布的作用 | 第54-57页 |
·TOD模式对核心城区人口的疏散作用 | 第54-55页 |
·TOD模式对外围郊县人口的集聚作用 | 第55-57页 |
第5章 国内外发展TOD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 第57-67页 |
·国外经典案例 | 第57-61页 |
·哥本哈根TOD模式 | 第57-59页 |
·TOD在美国城市的发展 | 第59-60页 |
·日本的多摩田园都市 | 第60-61页 |
·国内典型城市 | 第61-65页 |
·香港TOD模式的成功发展 | 第62页 |
·广州轨道建设中的TOD模式 | 第62-63页 |
·北京TOD模式带来的启发 | 第63-64页 |
·我国中小城市的TOD模式 | 第64-65页 |
·经验及启示 | 第65-67页 |
第6章 TOD模式下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 第67-78页 |
·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TOD实施原则 | 第67-69页 |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节能低耗 | 第69-70页 |
·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改革 | 第70-72页 |
·TOD环境下土地可持续开发策略 | 第72-74页 |
·城乡共荣,一体发展 | 第74-75页 |
·构建以人为本的TOD社区,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 第75-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