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颗粒尺寸对SiCp/Al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数值模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40页
   ·选题意义第15-16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的微观组织结构第16-25页
     ·位错结构和行为第16-21页
     ·热残余应力第21-24页
     ·时效析出行为第24-25页
     ·晶粒尺寸第25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第25-34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7-29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第29-34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第34-37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第34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热膨胀行为的物理模型第34-36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第36-37页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第37-38页
     ·材料中的应变梯度效应第37页
     ·应变梯度理论发展现状及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第37-38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8-40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40-53页
   ·试验材料第40-42页
   ·SiC_p/Al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2-44页
   ·试验方法第44-46页
     ·颗粒粒度分布测定第44-45页
     ·显微组织观察第45页
     ·拉伸实验第45页
     ·微屈服强度测试第45-46页
     ·热膨胀性能测试第46页
     ·导热性能测试第46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46页
   ·Taylor非局部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第46-53页
     ·Taylor位错模型第46-47页
     ·微尺度分析第47-49页
     ·细观尺度分析第49-50页
     ·微观与细观尺度的关联第50-51页
     ·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第51页
     ·细观构元尺寸第51-53页
第3章 颗粒尺寸对SiC_p/Al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第53-77页
   ·前言第53页
   ·SiC_p/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第53-59页
     ·增强体颗粒尺寸对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第53-55页
     ·界面状态第55-56页
     ·增强体颗粒尺寸对基体中位错密度的影响第56-58页
     ·增强体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影响第58-59页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第59-66页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第59-63页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的影响第63-66页
   ·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第66-75页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第66-74页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热导的影响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修改的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和FEM模型第77-90页
   ·引言第77-78页
   ·修改的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第78-85页
   ·基于TNT理论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第85-89页
     ·模型的建立第85-87页
     ·材料参数第87-88页
     ·模拟结果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5章 SiC_p/Al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有限元分析第90-123页
   ·引言第90-91页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场分布的影响第91-101页
     ·应力、应变场分布随外加应变的变化第91页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下应力、应变场分布的影响第91-101页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第101-107页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屈服行为的影响第101-103页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强化机制的影响第103-107页
   ·热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第107-116页
     ·颗粒尺寸对热残余应力的分布及大小的影响第107-111页
     ·热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下基体塑性行为发展影响第111-112页
     ·热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下应力场分布的影响第112-114页
     ·热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下变形行为的影响第114-116页
   ·颗粒形状对复合材料拉伸变形行为影响第116-122页
     ·颗粒形状对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下基体塑性行为发展的影响..第117页
     ·颗粒形状对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下应力场分布的影响第117-120页
     ·颗粒形状对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下变形行为的影响第120-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结论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8页
附录第138-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个人简历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2-XS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在光热杀菌中应用
下一篇:熟料窑内流动、传热和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和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