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结构及激励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0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0-12页 |
二、股权激励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一) 股权激励契约结构概念 | 第12-14页 |
1. 激励方式 | 第12页 |
2. 授予(行权)价格 | 第12-13页 |
3. 激励对象 | 第13页 |
4. 激励比例 | 第13页 |
5. 激励有效期 | 第13-14页 |
6. 激励条件 | 第14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15页 |
2. 契约理论 | 第15页 |
3. 股权激励效应理论 | 第15-16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三、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政策演进和现状分析 | 第18-24页 |
(一) 我国股权激励政策演进 | 第18-20页 |
(二) 我国股权激励方案现状 | 第20-24页 |
1. 股权激励的模式主要是股票期权 | 第20-21页 |
2. 定向增发成首选股票来源 | 第21页 |
3. 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高管 | 第21页 |
4. 行权条件指标单一 | 第21-22页 |
5. 激励有效期限长的股权激励方案不多 | 第22-24页 |
四、股权激励契约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24-34页 |
(一) 变量定义 | 第24-27页 |
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24-25页 |
2. 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25-26页 |
3. 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26-27页 |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三) 假设的提出 | 第28-29页 |
(四)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29-34页 |
1. 自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 | 第29-30页 |
2. 回归分析 | 第30-34页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34-36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34页 |
(二) 充分发挥股权激励作用的政策建议 | 第34-36页 |
1. 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股权激励方案 | 第34-35页 |
2. 确定适当的激励比例 | 第35页 |
3. 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