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初级视皮层计算模型构建及其高阶功能探索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3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第10-11页
   ·本文工作第11-13页
第二章 背景知识与生理依据第13-28页
   ·早期视觉系统简介及视皮层基本结构第13页
   ·视网膜水平层次结构简介第13-19页
     ·眼与视网膜基本结构第13-15页
     ·光感受器细胞第15页
     ·水平细胞第15-16页
     ·双极细胞第16-17页
     ·无长足细胞第17页
     ·神经节细胞第17-18页
     ·视网膜各层结构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第18-19页
   ·外膝体基本结构第19-20页
   ·初级视皮层结构简介第20-23页
   ·早期视觉系统通路结构简介第23-28页
     ·视锥细胞通路与视杆细胞通路第24页
     ·On与off通路第24-25页
     ·P通路与M通路第25-26页
     ·色彩通路第26-27页
     ·细胞汇聚度第27页
     ·视觉系统中各并行通路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第27-28页
第三章 计算模型设计与实现第28-36页
   ·早期视觉系统模型第28-29页
   ·视网膜、外膝体层的模拟第29-31页
     ·中心周边拮抗机制第29-30页
     ·神经节细胞第30页
     ·细胞域电位值的确定过程第30-31页
   ·方位柱的模拟实现第31-33页
   ·颜色通道的模拟实现第33-36页
第四章 实验系统设计与分析第36-49页
   ·计算模型的设计验证第36-39页
     ·自组织网络第36-37页
     ·具自组织特性的竞争网络第37页
     ·初级视皮层功能柱的生长策略第37-39页
   ·过程与结果的验证第39-45页
     ·方位特征地图第39-40页
     ·简单样本输入实验第40-41页
     ·方位柱与朝向片第41-43页
     ·朝向片的疏密分布实验第43-44页
     ·皮层"风车"实验第44-45页
   ·高阶功能探索实验第45-49页
第五章 讨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物结构的图像局部朝向表征模型及其计算效能分析
下一篇:基于预计算技术的路网最短路径查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