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问题的提出:图像局部朝向信息的表征 | 第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生物结构的优势 | 第8-9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综述 | 第11-26页 |
·生物进化之No More Than Needed(NMTN)原则 | 第11-12页 |
·人类早期视觉感知系统的简要介绍 | 第12-20页 |
·早期视觉加工通路概览 | 第12-16页 |
·视网膜的非均匀密度采样 | 第16-18页 |
·神经节细胞的同心圆拮抗感受野 | 第18-19页 |
·平行视觉加工通路 | 第19页 |
·初级视皮层简单细胞 | 第19-20页 |
·机器视觉方面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图像特征"的检测 | 第21-23页 |
·图像的描述和表征 | 第23-24页 |
·与本文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 第24-25页 |
·本章小节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视觉计算模型 | 第26-43页 |
·数字图像的表征 | 第27-29页 |
·关于"边界直线段"的概念 | 第27-28页 |
·局部朝向刺激的表征 | 第28-29页 |
·"像素无关"的采样策略 | 第29-31页 |
·非均匀密度分布细胞的生成 | 第31-32页 |
·视觉计算模型的逐层构建 | 第32-38页 |
·信号预处理:类光感细胞和类神经节细胞层 | 第32-34页 |
·信号分类:类似外膝体功能的中继层 | 第34页 |
·信号计算:类简单细胞层 | 第34-38页 |
·视觉计算模型的平行通路 | 第38-41页 |
·四种通路的"颜色投影" | 第38-39页 |
·通路信号的简化 | 第39-40页 |
·信号整合:表征整合层 | 第40-41页 |
·图像表征与重构 | 第41-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视觉计算模型的图像表征实验 | 第43-50页 |
·"图像复杂度"的概念 | 第43-45页 |
·边界直线段的检测实验 | 第45-47页 |
·图像的"解构"与"重构"实验 | 第47-48页 |
·本章小节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视觉计算模型的效能分析 | 第50-62页 |
·确定视觉计算模型各层计算单元的位置 | 第50-51页 |
·由类神经节细胞的空间位置产生的几何约束 | 第51-57页 |
·"相邻"的类神经节细胞 | 第51-53页 |
·类神经节细胞的"空间位置——感受野半径"约束 | 第53-56页 |
·类神经节细胞的最佳空间位置分布模式 | 第56-57页 |
·视觉计算模型的效能平衡点 | 第57-60页 |
·类简单细胞的计算误差 | 第57-59页 |
·类神经节细胞感受野尺寸与计算误差的关系 | 第59-60页 |
·本章小节 | 第60-62页 |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与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