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劳动经济理论论文

劳动社会化与社会现代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2页
序: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及其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第12-15页
1. 劳动社会化:经济现代化的必要前提第15-26页
   ·从劳动社会化的内涵和本质看第15-19页
     ·劳动社会化的内涵第15-16页
     ·劳动社会化的本质第16-17页
     ·劳动社会化与经济现代化第17-19页
   ·从劳动社会化的历史形态看第19-22页
     ·劳动社会化肯定阶段——简单社会化劳动第19-20页
     ·劳动社会化否定阶段——分化劳动第20-21页
     ·劳动社会化否定之否定阶段——社会化劳动第21-22页
   ·从劳动社会化的社会影响看第22-26页
     ·劳动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第22-23页
     ·劳动社会化与政治关系第23-24页
     ·劳动社会化与文化意识形态第24-26页
2. 科技现代化:劳动社会化的重要推力第26-34页
   ·科学技术在劳动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第26-29页
     ·从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看第26-27页
     ·现代科学技术作用凸显第27-29页
   ·劳动社会化的进程也是科技进步的进程第29-31页
     ·科技进步与社会分工第29-30页
     ·劳动社会化与科技革命第30-31页
   ·现代科技为劳动社会化开辟了新的前景第31-34页
     ·第四次科技革命呼之欲出第32-33页
     ·发展现代科技是提升劳动社会化程度的必经途径第33-34页
3. 经济全球化:劳动社会化的必然趋势第34-42页
   ·百年前马克思的预见和历史的证实第34-36页
     ·马克思对全球化的预见第34-35页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第35-36页
   ·劳动社会化推进世界交往普遍性的内在机制第36-39页
     ·劳动社会化促进人与人交往的不断扩大第36-38页
     ·劳动社会化进程使世界交往普遍性成为可能第38-39页
   ·全球化推动劳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第39-42页
     ·关于全球化的作用及影响第39-40页
     ·全球化是劳动社会化的必然趋势第40-42页
4. 经验与启示:我国现代化道路的得与失第42-50页
   ·市场经济与劳动社会化第42-44页
     ·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系的建立第42-43页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第43-44页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劳动社会化第44-46页
     ·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第44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44-45页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第45-46页
   ·社会制度与劳动社会化第46-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46-4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47-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强与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差序性影响
下一篇:缘何应建立中国女性科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