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基本理论 | 第7-23页 |
第一节 环境纠纷的概念、分类与特点 | 第7-10页 |
一、环境纠纷概念 | 第7-8页 |
二、环境纠纷分类 | 第8页 |
三、环境纠纷特点 | 第8-10页 |
第二节 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 第10-15页 |
一、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 第10-11页 |
二、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理基石 | 第11-13页 |
三、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法理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发达国家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 第15-23页 |
一、美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 第15-17页 |
二、日本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 第17-20页 |
三、德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 第20-21页 |
四、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环境纠纷现状与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缺陷 | 第23-36页 |
第一节 我国环境纠纷现状 | 第23-26页 |
一、我国环境纠纷现状不容乐观 | 第23-24页 |
二、我国环境纠纷增多的原因 | 第24-26页 |
三、我国环境纠纷解决途径 | 第26页 |
第二节 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架构分析 | 第26-36页 |
一、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架构 | 第26-29页 |
二、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缺陷分析 | 第29-32页 |
三、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环境分析 | 第32-36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 第36-50页 |
第一节 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的重点内容 | 第36-40页 |
一、确立环境权 | 第36-37页 |
二、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37-38页 |
三、完善 ADR制度 | 第38-39页 |
四、完善仲裁制度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方式 | 第40-45页 |
一、强化立法的方式 | 第40-41页 |
二、设置机构的方式 | 第41-43页 |
三、鼓励民间参与的方式 | 第43-44页 |
四、国际合作的方式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的原则与手段 | 第45-50页 |
一、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的原则 | 第45-46页 |
二、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的行政手段 | 第46-47页 |
三、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的政策手段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