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CH 车用大功率雪崩整流二极管的设计与制造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 ·应用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 ·车用整流二极管在国内外的发展 | 第8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8-11页 |
| 第二章 硅雪崩整流二极管的整流原理 | 第11-25页 |
| ·PN 结的击穿 | 第11-14页 |
| ·外加正向电压时载流子的运动情况 | 第12页 |
| ·外加反向电压时载流子的运动情况 | 第12-13页 |
| ·反向饱和电流 | 第13-14页 |
| ·正向导通电压 | 第14页 |
| ·PN 结的击穿 | 第14页 |
| ·碰撞电离率和雪崩倍增因子 | 第14-25页 |
| ·碰撞电离率 | 第14-15页 |
| ·雪崩倍增因子 | 第15-16页 |
| ·雪崩击穿条件 | 第16-17页 |
| ·雪崩击穿 | 第17-22页 |
| ·热击穿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雪崩整流二极管技术及标准 | 第25-39页 |
| ·技术条件要求 | 第25页 |
| ·额定值、电特性值及热特性值 | 第25-29页 |
| ·BOSCH 型整流二极管的技术指标 | 第29-37页 |
| ·芯片与外形 | 第29-30页 |
| ·使用及处理说明 | 第30-32页 |
| ·环境和气候试验 | 第32-33页 |
| ·电特性规范 | 第33-35页 |
| ·技术数据总结 | 第35-37页 |
| ·台湾鹏程二极管标准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车用大功率压装型硅雪崩整流二极管的设计 | 第39-61页 |
| ·硅片生产加工 | 第39-41页 |
| ·三种封装结构的车用雪崩整流二极管对比 | 第41-45页 |
| ·OJ 工艺、二次焊接工艺与GPP 工艺对比 | 第41-43页 |
| ·不同类型车用雪崩整流二极管对比试验 | 第43-45页 |
| ·雅光压装型车用雪崩整流二极管的设计 | 第45-51页 |
| ·压装型雪崩整流二极管的结构设计 | 第45-46页 |
| ·焊接设计 | 第46-47页 |
| ·VF 的设计 | 第47-50页 |
| ·烧结成型对比 | 第50-51页 |
| ·芯片腐蚀与台面造型 | 第51-55页 |
| ·湿法腐蚀中酸腐蚀和碱腐蚀的比较 | 第52-53页 |
| ·碱腐蚀试验 | 第53-55页 |
| ·台面保护设计 | 第55-58页 |
| ·表面钝化胶的选择 | 第56页 |
| ·表面钝化胶的稀释配比技术 | 第56-57页 |
| ·自动涂胶技术精确控制涂胶量 | 第57页 |
| ·抽真空技术 | 第57页 |
| ·阶梯式固化技术 | 第57-58页 |
| ·封装设计 | 第58-59页 |
| ·热疲劳试验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成品雅光雪崩整流二极管试验标准及结果 | 第61-69页 |
| ·成品检验标准 | 第61-64页 |
| ·电子五所试验结果 | 第64-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