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木本论文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生理生化动态研究

英文缩写词表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综述第10-22页
   ·华中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第10页
   ·种子休眠原因研究第10-15页
     ·种皮障碍第11页
     ·种胚未成熟第11-12页
     ·种子中萌发抑制物第12-13页
     ·次生休眠第13-14页
     ·综合类型第14-15页
   ·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第15-17页
     ·激素调节学说第15页
     ·氧化途径学说第15-16页
     ·光敏素学说第16页
     ·能量调控学说第16-17页
   ·五味子属植物种子休眠研究第17页
   ·本实验室五味子种子研究第17-18页
   ·种子休眠期生理生化变化研究第18-20页
     ·种子休眠期水分对萌发的作用第18页
     ·种子休眠期内含物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种子休眠期抗氧化酶系统和相关酶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种子休眠期内源激素的作用第2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0页
   ·材料采集和处理第22-23页
   ·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3页
     ·试剂耗材第23页
     ·仪器设备第23页
   ·实验方法和过程第23-28页
     ·种子休眠期含水量测定第23-24页
     ·种子休眠期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24页
     ·种子休眠期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4页
     ·种子休眠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24页
     ·种子休眠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24-25页
     ·种子休眠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25页
     ·种子休眠期丙二醇(MDA)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内源激素含量的检测第26-28页
       ·三种内源激素的提取方法第26页
       ·高效液相(HPLC)色谱条件第26-27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学线性关系考察第27页
       ·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实验第27-28页
   ·统计分析第28-30页
第3章 实验结果第30-42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绝对含水量变化第30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相对含水量变化第30-31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第31-32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第32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第32-33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第33-34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第34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第34-35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第35-38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5-36页
     ·精密度试验第36-37页
     ·重现性试验第37页
     ·稳定性试验第37-38页
     ·回收率试验第38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中期赤霉酸(GA_3)含量变化第38-39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中期脱落酸(ABA)含量变化第39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中期玉米素核苷(ZR)含量变化第39-42页
第4章 分析与讨论第42-46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水分含量变化分析第42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分析第42-43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抗氧化保护系统相关酶活性分析第43-44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期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分析第44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中期植物激素变化分析第44-46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中期赤霉素(GA_3)含量变化分析第44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中期脱落酸(ABA)含量变化分析第44-45页
     ·华中五味子种子休眠中期玉米素核苷(ZR)含量变化分析第45-4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结论第46页
   ·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8页
致谢第58-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巴山区丹参居群分子遗传与表观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研究
下一篇:转录因子PAP2对丹参酚酸类产物合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