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重庆市彭水县植烟土壤为例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7-27页
   ·土壤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第17-19页
     ·常规指标体系第17-18页
     ·最小数据集(MDS)体系第18-19页
   ·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第19-25页
     ·指数法第19-21页
     ·数学模型第21-23页
     ·基于GIS技术的土壤适宜性评价第23-25页
   ·土壤适宜性研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第25-27页
第2章 选题依据与研究方案第27-44页
   ·选题背景第27-28页
   ·选题依据第28-29页
   ·研究方案第29-30页
     ·研究目的第29页
     ·研究内容第29-30页
     ·技术路线第30页
   ·研究方法第30-44页
     ·土壤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第30-36页
     ·气候资料收集第36-37页
     ·地形、地貌数据获取第37页
     ·烟叶品质样本数据获取第37页
     ·烟农种烟投资行为调查资料获取第37-44页
第3章 基于经验指数和法的土壤适宜性评价第44-55页
   ·土壤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4-46页
   ·基于经验指数法的土壤适宜性评价第46-54页
   ·结语第54-55页
第4章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土壤适宜性评价第55-86页
   ·地统计学方法第55-56页
   ·土壤适宜性评价指标空间预测模型的构建第56-58页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烟区土壤适宜性评价第58-83页
     ·Fisher统计特征第59-62页
     ·数据分布的正态转换第62-63页
     ·趋势分析与方向效应第63-71页
     ·基于半方差模型的空间变异性分析第71-77页
     ·单指标等直线图分析第77-78页
     ·土壤适宜性综合评价第78-82页
     ·土壤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检验第82-83页
   ·结语第83-86页
第5章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土壤适宜性评价第86-102页
   ·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第86-87页
   ·基于模糊ISODATA聚类土壤适宜性评价第87-97页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土壤适宜性评价第97-99页
   ·基于模糊数学的土壤适宜性评价结果比较及精度检验第99-100页
   ·结语第100-102页
第6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适宜性评价第102-112页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第102-105页
     ·径向基网络结构第103-104页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第104页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的构建及其预处理第104页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第104-105页
   ·基于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适宜性评价第105-110页
     ·数据集的构成第105页
     ·RBF网络参数的确定第105页
     ·RBF网络训练精度的确定第105-106页
     ·土壤适宜性评价结果第106-109页
     ·土壤适宜性评价结果检验第109-110页
   ·结语第110-112页
第7章 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比较第112-120页
   ·适宜性评价方法理论比较第112-114页
   ·适宜性评价结果比较第114-120页
     ·适宜性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第114-118页
     ·适宜性评价结果检验第118-120页
第8章 彭水县烟叶种植适宜性综合评价及区划第120-144页
   ·研究区概况第120-122页
     ·自然地理条件第120-122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122页
     ·烟叶种植现状第122页
   ·优质烤烟种植的影响因子第122-127页
     ·气候因素第122-124页
     ·土壤条件第124-126页
     ·社会条件第126-127页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烟农投资行为分析第127-134页
     ·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第128-129页
     ·烟农烟叶种植行为分析第129-131页
     ·烟农种烟投资行为分析第131-134页
   ·彭水县烟叶种植适宜性评价第134-138页
     ·适宜性评价的目的、任务、原则第134-135页
     ·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第135-136页
     ·彭水县烟叶种植适宜性评价第136-138页
   ·彭水县烟叶种植适宜性区划第138-144页
     ·沿江河谷烤烟适宜生态区第139-141页
     ·北部丘陵、中山优质烤烟生态区第141-142页
     ·东南丘陵烤烟主产生态区第142-143页
     ·总体优化布局第143-144页
第9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第144-148页
   ·结论第144-146页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46页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46-147页
   ·研究展望第147-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负载词及其异化翻译研究--从文化传播的视角
下一篇: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