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5页 |
| ABSTRACT | 第15-2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2页 |
| ·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的对象及依据的文献资料 | 第20-22页 |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 ·语料依据 | 第20-22页 |
| ·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22-24页 |
| ·汉语连词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 第26-28页 |
| ·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的成果 | 第28-29页 |
| ·其他问题的说明 | 第29-32页 |
| ·引书体例 | 第29-31页 |
| ·文中使用符号的说明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连词界说及其分类 | 第32-42页 |
| ·连词的定义 | 第32页 |
| ·连词的范畴 | 第32-38页 |
| ·连词与介词的区分 | 第32-36页 |
| ·并列连词与伴随介词的划界 | 第33-35页 |
| ·因果连词与表原因的介词的划界 | 第35-36页 |
| ·连词与副词的区分 | 第36-38页 |
| ·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的界定 | 第38页 |
| ·连词的分类 | 第38-42页 |
| 第三章 元明时期汉语连词分类研究(上)—联合关系连词 | 第42-110页 |
| ·并列连词 | 第42-74页 |
| ·单用的并列连词 | 第42-62页 |
| ·单用的并列连词形成及发展演变 | 第62-65页 |
| ·复合的并列连词 | 第65-72页 |
| ·复合并列连词的形成及发展 | 第72-74页 |
| ·承接连词 | 第74-85页 |
| ·转接连词 | 第75-76页 |
| ·顺接连词 | 第76-82页 |
| ·承接连词“于是”的形成 | 第82-84页 |
| ·承接连词的发展 | 第84-85页 |
| ·递进连词 | 第85-98页 |
| ·预递连词 | 第86-87页 |
| ·承递连词 | 第87-95页 |
| ·递进连词的形成 | 第95-96页 |
| ·预递连词的形成 | 第95页 |
| ·承递连词的形成 | 第95-96页 |
| ·递进连词的发展 | 第96-98页 |
| ·选择连词 | 第98-110页 |
| ·选取式连词 | 第98-102页 |
| ·析取式连词 | 第102-106页 |
| ·析取式连词“比是/比时”的形成 | 第106-108页 |
| ·选择连词的发展 | 第108-110页 |
| 第四章 元明时期汉语连词分类研究(下)—偏正关系连词 | 第110-207页 |
| ·假设连词 | 第110-140页 |
| ·推测假设连词 | 第110-129页 |
| ·反证假设连词 | 第129-132页 |
| ·假设连词的形成 | 第132-136页 |
| ·“要着”的形成 | 第132-133页 |
| ·“万一”的形成 | 第133-135页 |
| ·“不是”的形成 | 第135-136页 |
| ·假设连词的发展 | 第136-139页 |
| ·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 | 第139-140页 |
| ·因果连词 | 第140-162页 |
| ·说明因果连词 | 第140-150页 |
| ·原因连词 | 第140-145页 |
| ·结果连词 | 第145-150页 |
| ·推论因果连词 | 第150-153页 |
| ·因果连词的形成 | 第153-161页 |
| ·“因_2”的形成 | 第153-155页 |
| ·“因此”、“因此上”和“以此”、“以此上”的形成 | 第155-157页 |
| ·“所以”的形成 | 第157-159页 |
| ·“是以”的形成 | 第159页 |
| ·“因而”的形成 | 第159-161页 |
| ·因果连词的发展 | 第161-162页 |
| ·让步连词 | 第162-181页 |
| ·事实让步连词 | 第163-168页 |
| ·假设让步连词 | 第168-175页 |
| ·让步连词的形成 | 第175-179页 |
| ·“虽然”的行成 | 第175-176页 |
| ·“就算”的形成 | 第176-179页 |
| ·让步连词的发展 | 第179-181页 |
| ·条件连词 | 第181-197页 |
| ·有条件连词 | 第181-185页 |
| ·无条件连词 | 第185-189页 |
| ·条件连词的形成 | 第189-194页 |
| ·“只要”的形成 | 第189-191页 |
| ·“但_1”和“但凡”的形成 | 第191-192页 |
| ·“不拣”、“不论”、“不管”、“不拘”的形成 | 第192-194页 |
| ·条件连词的发展 | 第194-197页 |
| ·转折连词 | 第197-205页 |
| ·转折连词的用法 | 第197-202页 |
| ·转折连词的形成 | 第202-204页 |
| ·“然”的形成 | 第202-203页 |
| ·“但:”的形成 | 第203-204页 |
| ·转折连词的发展 | 第204-205页 |
| ·目的连词 | 第205-207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207-226页 |
| ·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的特点 | 第207-214页 |
| ·元明时期新生连词的产生方式 | 第214-219页 |
| ·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的发展演变与语法化机制 | 第219-226页 |
| ·连词语法化的动因 | 第219-222页 |
| ·连词语法化的规律 | 第222-226页 |
| 主要语料文献 | 第226-2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8-233页 |
| 致谢 | 第233-23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 第234-235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35页 |